12月17日,香港街马(Hong Kong Streetathon)开跑,但是整个赛事状况不断。
总规模2万人,有近1.9万人报名,15224人参赛,弃赛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其中,3000多人参加全马、4000多人跑半马、8000多人跑10公里。
据悉,本次比赛选手中有257人身体不适,其中有5人因状况不佳被送医治疗。
其中有一位女选手伤得相对严重,比赛途中不慎右手骨折,在10公里的时候不得不接受医疗救助。
(一)
一场马拉松,会有多少选手受伤?
小编查到,2021年4月18日的上海半程马拉松,6000名跑者参赛,保障医院共接诊211人,这个比例高达3.5%。
其中男性171人,女性40人,患者主要诊断为:胸闷、头晕、中暑。截至午间12点,共送至医院急诊3人。
(二)
跑马拉松,受伤的比例这么高吗?
纪录片《急诊室故事》,聚焦到了这个话题。某国际马拉松的当天,急诊室忙得不可开交,不断接到马拉松患者,护士不断地重复“又送来了一个马拉松的……”
这些患者中,有人短暂性失忆;有人被担架送来;有人的嘴唇已经发紫,还嚷着还剩下的最后2公里刻意坚持完。
(三)
38岁的倪先生,送到医院的时候,神志不清,口唇紫干,四肢有抽搐,浑身不停地在往外冒汗,医生当时判断为比较危重。
医生说:因为剧烈的运动,他的心、肺、肝、脑都出现了问题,剧烈的运动超过了他各个脏器的潜能。
经过紧张的抢救之后,倪先生慢慢醒了,算是脱离了生命危险。他一恢复意识,就要给家人打电话。
但是他只能想起来8位数的电话号码,还坚信手机号码只有8位。
思维完全混乱的倪先生,当时带着专业跑步手,却连几点都无法判断。
直到下午赛事结束了,他还着急又认真地想家人的电话号码,却还是怎么也想不出来。
连医生抽血的时候,他都觉得会耽误他回忆电话号码,而和医生边纠缠边说“我想赶紧想起来电话号码,不然家人都要疯了……”
或许是抽血的疼痛,刺激了他的大脑,他终于想起了手机号码除了8位数字之外的其他数字。
终于,护士拨通了倪先生妻子的电话,妻子赶忙来到了医院,一天没有联系上的两个人,在见到彼此的那一刹那,相顾无言,潸然泪下。
倪先生事后回忆:完全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整个意识都是空白的。
他说道:我建议,跑步还是需要有一个基础的。
(四)
纪录片还记录了其他五位被送到抢救室的马拉松参赛者。
第二位:低血糖虚脱的女性参赛者,被送到了抢救室。
第三位:缺氧休克的女性参赛者,送来的时候,还执意说要跑。患者说“他们非要我上车,其实我可以坚持到终点”。
医生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但是如果继续坚持的话,情况就会比较危险。
第四位:肌肉拉伤的半程选手,总共跑了16公里。参赛过程中,出现疼痛的时候,又坚持了两三公里,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又走了两三公里。
结果送医的时候,只能是被担架抬着送来。
第五位:弯腿的时候,会感觉到膝盖疼痛的日本人。医生让他去拍X光,他执意要回家,一瘸一拐地走了。
第六位:脚扭伤的半马选手,需要一个瘦小的护士搀扶着去做检查,同样需要拍片子。
纪录片里的医生表示:这几位病人是因为跑马拉松前没有做相应的准备活动,或者是日常锻炼不合理,跑步姿势不正确引起的。
(五)
这是2015年某知名赛事的真实记录。这几位跑友受伤是有一些相似点的。
1、跑步的基础比较差。伴随着跑步热,有很多人想要去体验马拉松,可能完全都不准备,或者也就跑了几次步,就开始去挑战马拉松了。
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万万不可取。
2、受伤了,却还在死撑。
说到底,还是“终点执念”在作祟。
赛场上,跑者们一定要摒弃这种执念,想想那些不能回家的跑者吧,不要心存侥幸。
终点,和自己的健康安全相比,不值一提。
亲爱的,无论你在哪跑步,一定要记得:
健康是第一原则,我们的终点是回家,不是那些所谓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