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我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由国家确立并主导管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同时,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自2016年,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正式启动,人们心中对中国国家公园的好奇与期待被彻底激起。2021年起,凤凰网旅游《大美中国》栏目陆续推出【大美国家公园: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力量】系列,以不同视角,为你探秘我国的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
经过多年的试点工作,早在今年年初,三江源国家公园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政策制度体系等31项体制试点任务已全面完成,在全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综合评估中名列前茅。水源涵养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度提高11%以上,产草量提高30%以上,已具备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条件。
文:Arya
编辑:李琦
总策划:许玥
三江源,对很多人来说都不算熟悉,即使是她所在的省份青海,在国内都偏安一隅,少有存在感。但是,如果你稍加搜索就会发现,一切玄机都藏在三江源的名字里,其中的“三江”便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江河是大地的血脉。长江、黄河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一江通六国,惠泽了亿万中南半岛人民。作为世界三大著名江河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显得过于低调了。
01 神山与圣水之间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海省南部,面积约12.31万平方千米(试点区域),相当于7个半北京市,13个黄石国家公园,这片辽阔的地域或将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三江源山系绵延,地势高耸,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若放眼世界,用三江源这样小的“容器”,盛装长江、黄河和澜沧江这样大的江河的源头,也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令人惊叹的巧合实属造物之妙,需得回溯那个遥远的地质时代,才能一探究竟。
时间推移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特提斯海消亡,喜马拉雅地区全部露出。但造山运动仍在继续,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其腹地孕育了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阿尼玛卿山等一众连绵起伏的高大山脉,三大江河便发端于其中。来自这些巍峨山脉的冰雪融水,点点滴滴,源源不断,汇成三江之源。
江源之水从未止步,顺着高原的脉搏一路招兵买马,奔涌流淌,每年为下游地区输送超过60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源,分占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总水量的25%、49%和15%。江河之水裹挟着肥沃的泥土,不仅塑造出水乡泽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冲击出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也惠泽了东南亚多个国家,形成了古朴神秘的民族瑰地。人们常赞誉三江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仔细想来,这些美誉也是名副其实。
在三江源,水是多种多样的。883平方千米的冰川雪山,29842.8平方千米的河湖湿地,可以用尽词典中关于水的华丽的形容词。绵延逶迤的雪峰、犬牙交错的冰川、奔腾浩荡的大河、静谧璀璨的湖泊和一望无际的湿地,构成了罕见而绮丽的高原水世界,江源之水如同乳汁血脉,哺育出世界上最壮观,也最独特的文明图景。
人类踏上这片土地后,爱给每一座山、每一片水取上动听的名字,无意中也给文人无数的灵感。黄河源区有一星宿海,虽叫海,其实是盆地中大片的湖沼。登高远眺,形状各异的湖泊星罗棋布,大自然不经意间掉落的一抹抹蔚蓝,在阳光照耀下透出底色,宛如夜空繁星,星宿之名由此得来。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提到的西域星宿海,兴许与三江源的星宿海也有几丝关联。
02 不止雪豹
雪山冰川、湖泊湿地、草原森林等丰富的地貌景观,也是三江源集合高原特色生灵于一身的先天优势。后疫情时代,人们对野生动物越发关注,其中三江源的雪豹多次登上热搜,一度成为三江源的名片。但,三江源的野生动物,远不止雪豹。
公园内共有野生动物125种,其中兽类62种,包括雪豹、藏羚、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藏狐、石貂、兔狲、猞猁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片的湿地成为鸟类和鱼类栖息的乐园。这里生活着高山兀鹫、金雕、黑颈鹤等196种鸟类,以及长江裸鲤、长丝裂腹鱼等15种鱼类。
当你走进三江源,便会深刻感受高原生物的自由与活力。晨间,寻一处草地静静感受,高原之花抓住短暂的生长季在尽情绽放,用绚烂无比的色彩吸引传粉者的到来。高原鼠兔从洞里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摸索着吃食,而不远处的藏狐跟旱獭又为了争夺巢穴开启日常打斗,雪雀、地山雀等小鸟在草地上蹦蹦跳跳。远处的滩地上有几只藏原羚在奔跑,它们那雪白的心型屁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旷野的风突然在耳畔呼呼作响,抬头望向高空,胡兀鹫、金雕正大张翅膀急速盘旋。山坡上的岩羊跟家畜混在一起悠然地吃草。如果岩羊突然跑了起来,不妨举起望远镜仔细搜索,也许高山之王——雪豹就藏在某块石头背后,暗中观察。
若你想看鸟,可前往澜沧江源区的隆宝滩,这里是鸟类专家口中的“黑颈鹤之乡”。隆宝滩是一个狭长的沟谷地带,谷地两边是高耸连绵的山峦,状似蘑菇,两山之间便是广袤平坦的沼泽草甸,地面被割裂成一块块大小不等的小岛,生长着丰盛的杂草,溪流蜿蜒其间,猛兽为水所阻,无法进入,但是两栖、爬行小动物会在这里大量繁殖。每年3-4月,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十多种候鸟从遥远的南方飞到这里筑巢、产卵,开启新一轮的繁衍。
03 天与人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一切都不同凡响:大山、大河、大草原、大湿地、大生物世界。当然,还有大民族乐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多个民族聚居于此。随人而来的汉文化、游牧文化、藏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多种信仰在这里融合。
藏族是青海省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分布较广的民族。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高山意味着屏障与隔离,可是对于当地藏民来说,山是“天”与“人”的沟通桥梁。神山圣湖是当地藏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面对巍峨雪山和浩瀚的湖泊,他们深感自身的渺小,信奉万物有灵,对自然伟力有着无上的崇敬。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藏族的神山圣湖文化没有中断和弱化,而是被整合进入新的文化之中,并不断加强。对三江源的藏民而言,神山不是缥缈的存在,除了阿尼玛卿、年保玉则、尕朵觉悟等大神山之外,在当地,每个部落或社区都有自己的神山,它们是连接天与人、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
神山圣湖,除了承载精神文化上的意义,无意间也成为了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天然“保护神”。藏民们不会随意打猎、随意丢弃垃圾,更不能随意破坏草木,他们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山与水、鸟与兽、天与人,每一个元素都昭示着三江源的与众不同。但这份特殊一直在变。自然环境在变,这里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社会经济在变,人口的增加、放牧方式的改变、市场的进入、技术的提高、交通的便捷改变着这里人与自然互动的模式;文化也在变,现代文化有些似乎能与传统共存,有些却要将传统彻底颠覆。
这个变化中的三江源,虽然面临着草原退化、冰川消融、垃圾处理困难等环境问题,但仍大体保存着原始的自然环境和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未来,三江源能否借着国家公园这一特殊形式,在变化中建立新的平衡,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国家公园,你还想了解哪些故事,欢迎留言区来撩,写下你对国家公园的理解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