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赛龙舟的标签正在淡化,北京这支龙舟队队长说:健身新风尚

划龙舟这项源于端午民俗的运动,正在慢慢淡化端午标签,发展成为全民健身新风尚。

每年端午,吃粽子、总会火遍大江南北。从官方到民间,在这一天人们乐此不疲地重温传统民俗欢度佳节。在不少人眼中,划龙舟几乎固定成了每年端午用来“应景”的助兴表演。

今年端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全国首个以健身为目的的龙舟俱乐部——北京TBT龙舟队的队长张娜。划龙舟这项源于端午民俗的运动,正在慢慢淡化端午标签,发展成为全民健身新风尚。

赛事贯穿全年

北京TBT龙舟队是一个龙舟爱好者组成的团体,成立于2002年。张娜说,当时国内龙舟大多以民俗、节庆的形式出现。北京TBT刚成立时,队内90多人,2/3是外国人。龙舟虽发源于中国,但海外龙舟赛却办得如火如荼,当年温哥华国际龙舟赛,有200多支队伍参加。国内直到近十几年才被当作体育项目推广。

张娜回忆,队伍刚成立时,北京三四年才能有一次比赛,地点在十三陵水库。也偶尔有机会受邀参加外省举办的龙舟赛,一年最多一次。近年来,全民健身风起,龙舟乘势而上。在北京,每年至少有两场龙舟赛,外省比赛的邀请更是数不胜数。让她感受最深的是2016年龙舟被列为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以前我们队伍到外地参赛,前三名很轻松;龙舟进入全运会后,我们的训练水平没有下降,但拿奖杯已经很困难了。”

龙舟的发展源于端午,又正在脱离端午。以赛事为例,有学者梳理,2018年国字头以上龙舟赛近30场:从2月份吉林的世界冰上龙舟俱乐部锦标赛,到12月份海南的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和广东的亚洲龙舟锦标赛,每个月份都有大型龙舟赛事。6月份端午节期间,11场龙舟竞赛呈现井喷,这还不包括地市级及民间自行举办的龙舟活动。每站中国龙舟公开赛运动员在400-800人次不等,尤其在其总决赛暨首届全国村居赛中,参赛人数高达1500人次,中华龙舟大赛的参赛运动员在800-1000人次不等,可见全国范围龙舟竞赛活动的浩荡之势。

三分钟学会龙舟

龙舟运动面向所有可以参加运动的人。张娜所在的龙舟队微信群有149人,他们是学生、教师、公务员、白领,全部都是业余爱好者。每周六上午和夏季期间的周三晚间是固定的训练时间,但队员有各自本职工作。张娜笑称,每年训练从3月份开始到11月份结束,几乎从没见过一条船上同样的队员。

队伍的门槛不高,零基础新人进队,张娜甚至能在三分钟内教会划龙舟的基本技巧。日常训练中,也没有特别侧重提升竞技水平,反而侧重体能训练、力量训练。水面练习中,一条船上多是老队员带新队员,突出这项运动的健身和社交属性。

今年,受疫情影响,北京没有龙舟比赛和表演活动。TBT队员大多线上沟通,在家训练。张娜给记者分享了队伍上周训练计划:划船、单车、打拳、深蹲跳、海豹式、V字两头起、实力举、引体向上。端午期间,队内队员大多放弃出京游,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节日。很多队员爱好多种室外运动,节日期间选择骑单车旅行,或去往山林中游玩。也有队员准备了小范围的健身派对,在单位独立运营的健身房互相督促强化体能。往年火爆的龙舟赛事不再,节日气息依旧。

有潜质成为全民运动

淡化“端午”标签后,划龙舟有成为类似健身、长跑的全民运动潜质吗?

张娜认为,划龙舟非常安全,社交属性强,又有趣味性。TBT龙舟队从2002年至今,从没有翻过一条船,只要训练方法正确,航行非常平稳。相比对抗激烈的运动,划龙舟是和自己较劲,顶多划不快,一般不会受伤。

作为团队运动,队员之间的日常交流和相互激励非常重要。她说,不少因工作原因离队的老队员,保留着团队归属感,至今活跃在群里。赛龙舟还是传统文化的符号,近年越来越受人关注。此外,人本身是亲水的,有时情绪不太好,一顿泼水情绪马上嗨起来。每次划龙舟,大家都玩的特别开心。

张娜觉得,以前的端午节龙舟比赛,很多人愿意去看热闹。现在去各地参加龙舟赛,观众越来越希望有参与感,希望有机会上船亲身体验。大众健身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更多人乐于接受新兴的健身项目。未来,划龙舟也许会成为类似健身、长跑的全民运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