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A+川G!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二,拥堵却没进前十!成都的城市智慧

4月7日,成都正式启用川G牌照(新能源小汽车仍使用川A号牌),成都由此正式成为全国第20个一城多号牌的城市。

一城启用多号牌,无非是由于汽车保有量太大。

由于2021年各城市汽车保有量数据不完整,所以我们暂且用2020年的数据进行观察。2020年,成都汽车保有量546万台,仅次于首都北京。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与城市人口增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对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城市总人口超过1500万的城市进行了比较,成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也与北京非常接近。重庆3200万的人口则是由于地域广的因素,与其他城市又有些差异。

▲总人口超过1500万的城市人口(第七次人口普查)和2020年汽车保有量对比

数据显示,自2015年到2020年,成都的汽车保有量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在2018年和2019年,与上海、重庆、苏州等城市的差距更加明显。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成都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同样为无数自驾的上班族所吐槽,但在百度地图慧眼发布的《2021年度百城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榜》中,成都仅排名17,并且拥堵指数比2020年下降了3.5%。

▲ 百度地图《2021年度百城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榜》

城市的高速发展“大城市病”难以避免,而成都的汽车高保有量和相对缓和的交通压力背后,有着值得探讨的城市智慧。

有个比较有意思但没有具体出处的数据,说是2021年全川的汽车销售数据,仅成都就占了50%强,拥有川B牌照的绵阳只有百分之五点几,至于其他城市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数据全网都在使用,应该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体现了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双核之一、成都都市圈等重大利好所带来的城市吸引力。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城市吸引力而言,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人,他们对于城市的认可是用脚在投票。

在百度地图慧眼《2021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中,300个主要城市排名中,成都以6.786的吸引力指数排名第七。

▲ 百度地图2021年度全国城市人口吸引力TOP10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成都、武汉、杭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快速崛起,不仅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排头兵,并且吸引了不少流动性人口。

搜狐城市梳理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共有3947万人涌入15个新一线城市。

2021年,在全国人口仅增长48万的背景下,除武汉因种种原因出现人口120万的激增外,成都以24.5万增量居第二位。

人口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出现一定程度的产业转移,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长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上具有相对优势,也由此吸引了部分北上广地区的流动人口回流迁移。

另一方面,优越的城市公共资源,不断增加的就业机会,让成都成为更多川内人才的首选城市。

据智慧足迹长期分析都市圈内的人口流动,以2021年6月的日均通勤人次为参考,成都都市圈内每天有9.6万人次(含往返)跨城通勤,显示出成都对于周边地级市的就业吸引力。

▲基于手机信号识别的成都都市圈2021年6月日均通勤人次(含往返)

随着城市间要素流动愈加便捷,成都与周边城市联系更加密切。远距离通勤当中,对私家车的需求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经济产业的发展,网约车又是其中备受巨头们青睐的细分领域。

从全国来看,成都的网约车订单量和友好度都名列前茅。这也让网约车企业纷纷落重子布局成都,一定程度上对于成都汽车保有量增加贡献了一臂之力。

据深蓝财经报道,截止2019年7月底,曹操出行在蓉投放纯电专车就达3000辆,约占成都市合规出租车总数的1/5。

而4个月前,也就是同年3月,由一汽集团和滴滴共同成立的网约车司机服务商“一汽惠迪”在成都市的在线运营车辆也达到了3000台。

后来者T3出行,由于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汽车生产巨头背书,在新车投放上数量更为可观。

其他类似滴滴的C2C网约车模式,自身不能带来直接的新车投放和上牌,但是从成都网约车车辆许可证数量来看,因为网约车对于车辆的使用年限、价格,必须是新能源车等方面的限制,完全可能促成部分有意愿从事网约车司机的人群购买新车。

目前,全国施行限牌的城市有北京、贵阳、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深圳。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机动车数量,治堵。

为了控制车辆上牌,各大城市也是绞尽脑汁,开启了拍卖、摇号、摇号+竞价等各种模式,同时在发放牌照的数量上也有较大力度控制。

虽然限牌令在治堵的功效上还有待商榷,但对于汽车销售量和车辆上牌量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以北京为例,限牌后的2011年1~2月,北京二手车销量分别为6148辆和7194辆,同比跌幅达83.6%和75.49%;2010年北京机动车增加75万辆,2011年限发24万张车牌后,相当于城市道路上少了50万辆左右的新增车辆。

最早实行限牌令的上海,2020之前的5年前,每年的车牌投放数量在12万~13万张之间,广州的车牌投放基数也是12万张,疫情后才根据市场情况或有数万张额度的灵活增补。

▲高达9万的上海车牌被称为“最贵铁皮”

但实际上上述城市的车牌投标人数量却在逐年增加,换句话说,类似北上广深这类拥堵较为严重的城市,车辆限牌也是保有量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的原因之一。

反观成都,成都本地的居民购车,只要手续齐全都可以顺利挂牌;非成都本地户口居民,出具暂住证也同样可以为自己的爱车挂上川A(G)的车牌。

前面已经提过,《2021年度百城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榜》成都仅排名17,并且拥堵指数比2020年下降了3.5%。

即便是在汽车保有量300万级的城市中,成都也只排在第10位。这其中又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城市智慧呢?

交通运输必然是超大特大城市的痛点,坐拥超2000万人口的成都,也在努力应对。

TOCC项目就是成都重要的举措之一。

那么,TOCC是什么?简单的讲,它相当于成都的城市交通大脑,全成都交通行业的海量信息实时汇聚于此,目前已经汇集有航空、公路、铁路、公安交管等省、市相关部门及交通运输企业的超过3000亿条交通数据。

▲成都市交通运行协调中心(很有刑侦剧利用智慧交通追捕车辆的既视感)

过去,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只能凭经验、靠人工去完成公共交通疏导工作,效果也并不理想。

TOCC却能做到赋能管理者,不管是地铁线路高峰期拥挤,还是道路交通状况都能及时得到反馈和处理,让城市交通在短时间内通畅起来。

顺便提一句,对于出租车网约车司机来说,还可以通过TOCC研发的“司机小秘书”APP获得缺车区域的情况分析等,提高接单率。

在城市提速上,轨道交通功不可没。

从2020年成都地铁1号线运营至今,12年的时间,成都轨道交通实现了从0到550+的跨越,成为全国轨道交通第四城。到2022年2月为止,据交通部统计最新数据,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经达到557.8公里。

▲2010年9月成都正式开启地铁时代

成都轨道交通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城市的四面八方,向西已经穿过温江城区,抵达了距离二绕仅3.8公里的金星村;向南可以直抵产业之城科学城,通过换乘18号线可以便捷前往位于简阳的天府国际机场实现地空转换。

俯瞰成都,一座座公园就好似城市中的绿洲,而轨道交通已经把绿洲和城市完美融合,让人们在快节奏工作之余,通过缩短时间距离,可以慢下来去享受城市与自然间难得的怡然。

成都轨道交通仍在不断融会贯通,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去绿色、快速、便捷的出行方案。

根据《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版)显示,成都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线网由55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382km;远期规划线网总长则约1666km。

成都的轨道交通正在由大城市向大都市转变。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除此之外,成都也从未停下公交体系的优化。

就像有人对绿皮火车有种特殊的偏爱一样,也有人爱坐公交多过地铁。比起一直在地下穿行的地铁,公交更是观察、了解和融入城市生活的窗口。

日常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和线路延长,2.5环贯通和一环路重要节点立交化的改造等道路条件改善,快速公交的开通是成都优化公交线路的一大便民举措。

通过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二网融合”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上下班高峰时期的通勤效率。

截至2022年3月,成都快速公交共有18条线路(包含13条普通线和5条高峰线),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服务于城区居民的快速公交网络,极大的缩短了出行的时间距离。

大运会主场馆、华阳、大丰、新都、温江万春、东山国际、洪河等轨道交通不便之地都可以到达,方便居民出行及换乘。

▲成都目前最快快速公交K6线路图,途径20个站点

以成都快速公交k6线为例,沿着成都城市东轴线一路向东,从双桥子公交站出发,抵达龙泉驿同安公交站,全程运营时速最快可达50公里,极大的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近期,成都公交集团还为多条公交线路推出了调整优化方案,以满足更多乘客出行需求。这也是成都公交优化的日常工作。

快速公交与轨道交通二者交织,共同发挥着城市骨干运输的作用,汇聚为成都背后蕴含的城市智慧。

最后这一点,或许可以算是成都工作日较为良好的交通拥堵情况的一个小小BUG。

一到周末,情况就反转了。成都又是一个排名第四,不过是在2021百城周末拥堵榜中排名第四!甚至拥堵指数同比上升4.76%!

▲2021年百城周末交通拥堵排行榜

放眼望去,TOP10的城市几乎都是旅游城市,就连乐山都排到了第七,产爷合理怀疑周末的乐山满大街应该都是川A大军(不接受反驳)。

▲2021年周末交通拥堵同2020年涨幅城市TOP20

工作日选择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周末开着私家车吃吃喝喝逛逛耍耍,这不正是全网羡慕的“像成都人那样生活”吗?

透过一个小小的号牌变化,可以捕捉到城市发展的千丝万缕。产爷的身边,也有无数已经把异乡当做家乡的朋友,他们对于成都的认同和热爱,深切地融入了生活,也为这座城市每一次细小的美好和幸福而喜悦。

他们一边日常吐槽着成都早晚高峰的地铁1号线和天府大道,也日常吃着火锅撸着冷串串。

这才是成都式幸福!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数据仅旨在传递市场资讯,仅涉及商业评述,非时政类新闻发布。文中观点仅为文章作者的意思表示,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指导、引导您进行相关投资、买卖的依据或风险担保。另,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本公众号图文信息,不得随意截取、引用本公众号披露的数据、图表、观点。

本公众号法律顾问北京德恒(成都)律师事务所致力于专业化、团队化、国际化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