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山海协作宁波实践(3)|山海同脉,共奏教卫协作交响曲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山海情深,同心筑梦。

一直以来,宁波-丽水、宁波-衢州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山与海之间造就了一条造血帮扶、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也奏响着浙江“山海共富”的幸福曲。

二十年来,山海协作始终聚焦山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实施医疗卫生提升工程、开展跨地区教育结对帮扶等举措,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借助山海协作,山区群众有了“医”靠

“能在家门口做肠胃镜检查,真是太方便了。”65岁的张大爷感叹道。他是甬丽山海协作中宁波援建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镜中心的受益者之一。

2019年,宁波援建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镜中心建设,项目总投入约615万元。这一举措,解决了精神病患者外送检查治疗和老年康复患者转运治疗的风险,让需内镜检查的患者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

2021年,宁波将目光投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打造了丽水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旨在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叶世伟介绍道:“借助宁波与丽水的山海协作平台,胃肠镜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在我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蜕变。”

2022年宁波还援建了该院精神残疾人“共同富裕、幸福康养”项目。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岩表示,在以往,丽水只有精神康复科,功能较为单一,依托山海协作工程,现如今人员配备更充足,技术交流更频繁。康复运动也从简单化走向了多元化,还开展了生活技能培训,让病人康复后能很快融入社会。

通过山海协作,“山”与“海”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依托自身丰富的医疗资源,宁波还充分发挥卫生健康系统专家团队的作用,围绕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丽水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同心筑梦,“教育共富”走出山海新路径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发展。

“山海共富”的路子怎么走?宁波的破题,从教育开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还要造血。紧扣教育,宁波输送新资源、新理念、新技术,不少教育合作项目在丽水落地开花,生根结果。

丽水技师学院就是“问海借力”的一个成果。

丽水经济开发区与宁波高新技术区是战略合作对口单位,在宁波市对口支援合作局和丽水市发改委、人力社保局、教育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丽水引进了总部在宁波的浙江吉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创办丽水技师学院。

该学院位于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224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办学规模6000人。2021年首届招生了全日制学生1700余人。

围绕丽水五大生态产业集群,该学院开设了“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四大专业群16个专业;以培养技师、高级工为特色,集学制教育、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未来将打造成综合性国家级技师学院。

“山”的呼唤,“海”的应答,彰显了山海情深。

宁波与衢州在山海协作中将目光投向青年、投入技术型劳动者,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常山技工学校是集学制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技工院校。学校位于常山县绿色产业集聚区,占地面积近200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学校突出校企联合育人功能,围绕常山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现代服务、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开设“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三大门类9个专业,培养三年制中级技工班、五年制高级技工大专班。

衢州市常山县技工学校副校长张力表示,衢州常山技工学校将聚焦企业招工难、职校招生难等问题,针对企业所需开设班级,实现“订单式”教学,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打造“常山工匠”品牌。

资金支持、产业合作、教育医疗……近年来,山海协作的不断深化让“山”与“海”的关系愈加紧密。

山海协作的脚步从未停止,宁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富民惠民行动,推动科教文卫旅领域资源共享,惠及对口地区基层群众,切实推动山海协作不断走深走实,让这朵承载着山海情谊的协作之花在浙江大地上持续绽放。

(凤凰网宁波频道 李德龙 程向阳 谌洪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