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字面上来看,淡竹叶与竹叶只相差了一个“淡”字,但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其中的淡竹叶作为一味中药来使用,最早是见于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至于竹叶的药用,则未见经载,民间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或者轻度的腹泻,主要的药用部分也只是竹心叶,也即是竹叶未曾完全长成心蕊叶。
淡竹叶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主要生长于山坡或者林荫处,《本草纲目》载:“淡竹叶,处处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俨如竹米落地所生细竹之茎叶,其根一窠数十须,须上结子…”
淡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多糖,性味甘淡、寒,无毒。入心经、肾经。具有甘淡渗利,性寒清降,善导心与小肠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的作用。
功能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杀小虫、除热缓脾、清心、利尿、祛烦躁,对于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同时还可以预防麻疹、中暑、感冒,常用剂量为6-15克。
孕妇忌服、体虚寒者禁服,无实火、湿热者慎服,肾亏尿频者忌服,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
竹叶则竹子的叶子,据说竹子的种类繁多,有上千种,由于品种的不同,因此在药用方面也就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在相关的记载中,竹叶极少被人当做中药来入剂,一般来说与竹子相关的药用部分主要为竹沥(鲜烤竹汁)、竹实(竹米)以及竹茹(竹二青)。
竹沥指是将鲜竹剖开,经火烤后所渗出的竹汁,或者是直接从青竹压榨出来的汁。药用首见可《本草纲目》:“竹沥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现代的化学成分分析中竹沥含有十多种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伤木酚,甲酚、甲酸、乙酸、苯甲酸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试验证明竹沥具有镇咳祛痰功效。
竹实指的也就是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本草纲目》:“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本草纲目拾遗》:“下积如神”。营养成分与水稻、麦、玉米相似,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和18种氨基酸。
竹茹则指将鲜竹刮去绿色皮层后,所刮取的第二层之物,也叫“竹二青”,《本草纲目》:“淡竹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呕吐,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妇女胎动。苦竹茹,主治热壅,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