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这所小学干了啥?为何引起省市媒体关注?

大荔县仁厚里小学位于县城中心区域,学校占地7000平米,现有学生1362人、27个教学班、100名专职教师,其中省市县教学能手28人。

走进仁厚里小学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学大楼上“仁爱厚德”4个大字。校名的“仁”与“厚”释义为“仁爱厚德”。为了确立这4字作为校训,李杰校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甚至找村子里年逾花甲的老人聊天,搜集记载有用资料,立志厚重,为师生成长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四年前,时年35岁的李杰校长调任仁厚里小学。四年来,仁厚里小学以大荔县教育局薛彦荣局长提出的“新时代·中国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教育为统领,确立了“高质量,低负担,多活动,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的办学理念。立足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学校发展的瓶颈,如何破局?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李杰校长在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里找到答案。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仁厚里小学形成了以“书香校园““激情早操”“星级评定”“特色社团”“完美教室”“家校共育”等六张名片为特色的新教育发展格局。

书香校园——奠定人生的底色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仁厚里小学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有声有色,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学校先后购买书籍5000册,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全班共读一本书”等活动,倡导“亲子阅读”,记写“读书笔记”,通过“阅读打卡”“读书笔记展示”“阅读之星评选”等活动,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氛围。倡导教师记写教育随笔,学习新教育实验“生命叙事”,用日常记录做好研究和行动,使教师用爱和责任,通过生命的视角和生命对话,关注学生,改变自己,促进学校爱学习的风气,进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每年召开“迎国庆诗歌朗诵会”“清明诗会”等活动,《渭南日报》《阳光报》以《让书香滋润心田用阅读奠基人生》为题报道了大荔县仁厚里小学“书香校园”创建工作。学校先后被大荔县妇联、大荔县教育评为“书香校园”。

完美教室——缔造教育的温度

一间完美的教室,意味着师生共同穿越的一门门完美的课程;一间完美的教室,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一间完美的教室,要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一间完美的教室,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让教室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仁厚里小学始终把缔造完美教室作为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阵地。走进教室,首先是教室文化,其次是研讨主题。教室文化设计,从班级安全框架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安全标语,从“仁小学生誓词”到《大荔县小学生行为守则》,从“e积分管理班级架构”到“每月得分汇总”,从新教育实验理念到学生作品展示,所列种种,皆在其中,既做到学校统筹规划,又有师生自由发挥。师生选择主题,共同研讨,让学生永葆对世界的好奇心,又改变了师生探知行走理念,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比如五四班以地图为主题,以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为目标,师生从教室的平面图入手,用脚步和眼睛丈量世界,一步步画出自己家里、学校的平面图,然后画出小区、广场、巷道、同州湖的平面图,逐渐递增到景区、乡镇、县城,用视野所及去认识世界,用行为激发爱好,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社会、探究世界的兴趣。27个班级,27个主题,自主选题,共同合作,用三年或六年的时间,去寻找、感悟身边的世界,以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助推质量新进步。

激情早操——跑出健康的步伐

因为仁厚里小学是一所老牌学校,只有一块200米跑道的小操场,很难满足27个班级1300多名同时早操,学校经常采用轮流上操。李杰校长在多方考察,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确定了各班在制定区域往返跑的方式,成功解决了1300多名同时上早操的难题。早操时间,全校1300多名学生按照指定的路线,伴随着响亮的口号,踏着有力的步伐,场面蔚为壮观。据校长李杰介绍:“这样的早操方式,每名学生在20分钟内,大约可以跑动1200至1800步,完全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星级评定——记录成长的足迹

“积分奖励,点燃希望”。本着“让学生主动成长,让教师幸福工作,让教育和谐发展”,仁厚里小学将华之梦积分管理经验为依托在实践中探索出学生成长积分制管理的新模式。学校以每日晨会课为平台,给每名学生发放一张“文明存折”,构建以星光少年、月光少年、阳光少年、仁小榜样为等级的仁小星级管理体系。每天对学生前一天的到校、着装、早读、早操、上课、午餐、路队表现进行总结和评定。按照生活提示、常规小结、印章奖励、今日安排、导师寄语等5个环节召开晨会,将55名学生分成9个小组的形式,既推行自主管理,又落实了“培养卓越口才”这一行动,用赏识、肯定、激励的方法结合“文明存折”这一实体媒介,对学生习惯养成形成一种良性的促进,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同时,打通星级评定的梯次与课堂评价宽度,从“仁小榜样”推荐参与“大荔好少年”的评选,助力学习成绩的提升。

特色社团——玩转童年的欢乐

学校坚持“让每一朵花鲜艳开放”的育人理念,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则科学组建学生社团,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常年进行全校性的腰鼓训练,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掌握腰鼓的基本知识,一二年级训练基本动作,三四年级将基本动作与腰鼓的声音初步融合,五六年级训练整体表演,如今仁厚里小学的腰鼓队已经成为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校内外的各项活动经常可以看到仁厚里小学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的腰鼓队表演。同时,学校注重对学生社团的优化管理,除了常规的体育、音乐、美术的社团外,在多方考察,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办了古兵方阵、礼射等特色社团,让孩子们在快乐玩耍中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家校合育——凝聚育人的合力

学校与家庭的合育,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教师的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是学生的表率,更是学生家长“润物细无声”般地学习“敬仰标杆”,所以仁厚里小学始终守初心、担使命,不断创新思路,凝聚共识,兼容并蓄,互学互鉴,教师可信、可敬、可靠,家长主动、能动、好动,形成了家庭与学校的一股“多元化育人”的强劲合力。学校建立了贯通学校、年级、班级的三级家长委员会,形成了家校合育的机构体系。每天上学放学时间,不论刮风下雨,家长委员会轮值担任护学岗到学校门口维护秩序,保护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学校组织的各校活动,家委会积极献言献策,重大活动家长积极配合参与;食堂的员工全部聘任学生家长,一方面解决了家长的就业,另一方面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做饭最高程度上保证了饭菜的质量;开设“家长课堂”,每周邀请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代表给孩子们讲述学校以外的故事,让孩子们聆听窗外的声音。

新教育实验,旨在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一种生活,需要幸福,更应该完整。这“六张名片”只是仁厚里小学新教育实验探索实践的一个缩影。“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李杰校长和仁厚里小学的老师们,在新教育实验的探索道路上,追求并享受着教育的幸福。新时代,他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学习、引领和变革,激发活力,凝聚正能量,在“守”中有“为”,在“为”中出彩,把学校打造成区域文化的精神高地。(鱼红文)

注:此文先后被《西部教育研究》、《渭南日报·教育周刊》、“大荔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刊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