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后不管,专打坦克顶部,我国TS-01外贸型反坦克导弹系统

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我国展出了一款类似美国“标枪”的近程反坦克导弹TS-01,与导弹通常设计四片弹翼不同,TS-01导弹的弹体中部有八片弹翼之多,成为其外观上最醒目的特征。TS-01导弹性能如何?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军贸市场分到一杯羹呢?

2014珠海航展上展出的TS-01反坦克导弹

基本概况

据悉,TS-01导弹口径大约127毫米,弹长约1米,采用单兵筒式发射,最大射程2千米,系统由筒装导弹和发射控制单元组成。

导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方案,弹体为圆柱体。在弹体中部稍后位置有轴对称布置的8片折叠弹翼,这比常规导弹普遍采用的4片弹翼多了一倍,为什么采用这种设计?这是因为TS-01导弹是亚音速飞行的导弹,主要依靠弹翼提供气动升力和侧向力。弹翼的面积越大或者片数越多,能够提供的气动升力和侧向力越大,导弹改变速度方向的能力越强,做机动飞行时转弯半径就越小,也就是说导弹的机动飞行能力越强。对于打击运动的坦克目标,甚至兼顾打击低速直升机目标时,显得尤为重要。但更多的弹翼同时也增加了气动阻力,气动阻力越大导弹飞行速度越慢,对导弹飞行性能有负面影响。因此弹翼数量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权衡导弹机动能力和飞行速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由4片弹翼增加至8片弹翼,可以提高约40%的气动升力和侧向力,同时会增加约8%的气动阻力,因此,对亚音速飞行的导弹来讲8片弹翼可能是最佳的选择。同时可以看到8片弹翼梢部做了切尖处理,这种处理一方面可以减小气动阻力,另外考虑折叠至弹体时,可以避免与弹体内安装部件的结构干涉,节约折叠的空间,不增加导弹长度。

尾部为×型布局的4片折叠舵翼。弹翼、舵翼分别向前折叠折入导弹弹体,装入发射筒内,实现发射筒小型化。发射时,导弹出筒,弹翼、舵翼分别快速展开到位,为导弹提供相应的气动升力、控制力。

TS-01反坦克导弹中部弹翼特写

从系统配置、导弹外形来看,TS-01导弹与美国雷神公司和洛马公司联合生产的“标枪”反坦克导弹相似,应该属于第四代便携式“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

制导方式

TS-01导弹头部为半球型,为光学导引头安装位置,从展出模型和资料上看不出是电视导引头、制冷型红外成像导引头还是非制冷型红外成像导引头,从功能性来讲,为实现昼夜作战,应该选用红外成像导引头,但从市场和价格角度考虑,也不排除采用电视导引头的可能,毕竟相比之下电视导引头还是便宜多了,对于手头不宽裕的国家来说,用较低的价格获得性能优良的第四代反坦克产品,综合比较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因而,TS-01导弹具体选用哪种导引头,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进行确定。

TS-01反坦克导弹尾部弹翼特写

如何瞄准,命中率如何保证

TS-01导弹作为第四代反坦克导弹,其最大标准性特征便是“发射后不管”,主要体现在制导方式上。

作战时,导弹安装在发射控制单元上,发射控制单元上设置有单目观瞄镜,单目观瞄镜为红外光学系统,为射手提供了独立地观察搜索敌方目标的能力。观察目标的图像显示在单目观瞄镜上,使得射手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发现目标。导弹发射前,射手通过单目观瞄镜搜索、跟踪目标,并将发射控制单元生成的目标锁定框压在目标图像上,然后给导弹发出发射前锁定指令,切换至电视或红外光学导引头视频图像,启动导引头自动跟踪器,当导弹的导引头锁定目标后,导弹进入待发状态,射手即可发射导弹。发射后射手与导弹之间没有任何的信息交互,导弹依靠导引头自动跟踪目标,引导导弹最终命中并摧毁目标。

发动机特点:“四微”软发射

第四代便携式反坦克导弹除了“发射后不管”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采用“四微”(微光、微声、微烟、微后坐力)软发射。因为导弹主要采用单兵肩扛发射方式,为适应城市巷战、依托工事作战,要求导弹必须能在建筑物和掩蔽物内密闭和半密闭空间里发射,导弹发射时产生的烟尘、噪声、火焰、冲击不能对射手产生危害,同时还要满足导弹一定的出筒速度,便于控制系统有足够的控制力消除导弹出筒扰动,稳定控制导弹飞行,这对发动机和控制系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TS-01反坦克导弹发射筒特写

为满足“四微”软发射要求,第四代反坦克导弹的发射发动机工作时间短、推力较小,导弹出筒速度仅有16米/秒左右,空气舵的控制效率很低,控制导弹按预定规律飞行的能力就差。为解决这个问题,导弹尾部一般都会采用空气/燃气复合舵,利用燃气舵弥补空气舵的控制效率不足,提高对导弹的控制能力。

从展出模型上虽然看不出TS-01导弹是否采用了燃气舵,但根据与之类似的美国“标枪”导弹的分析来推测,其应该会采用燃气舵或者类似的推力矢量控制方式。

作战模式特点:曲射弹道

TS-01导弹主要打击坦克类目标,而坦克发展至今为抵御炮火打击,正面装甲一般较厚,特别是主战坦克甚至披挂了反应装甲,命中坦克正面、实现对坦克有效毁伤,需要的战斗部装药量必须足够大。对付反应装甲时,更是需要新型的两级甚至多级串联战斗部,由前级战斗部引爆反应装甲,使其失效,而后主战斗部实现穿甲杀伤。按照大装药量和多级战斗部的设计思路,对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来讲,导弹都不会轻,作战使用就成了大问题。为此,必须另寻思路。考虑到坦克的顶部较为薄弱,所以,第四代反坦克导弹普遍采用了曲射大落角弹道方案,专打坦克的“天灵盖”,大大降低了对战斗部威力的要求,使得较小的战斗部质量实现对坦克的毁伤成为可能。

TS-01反坦克导弹的瞄准镜

但曲射大落角弹道对控制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射程,要求导弹要快速爬上去,还要快速地飞下来,实现末段大落角攻土:击,需要较高的控制效率,才能实现曲射弹道方案。上面提到的燃气舵,可以在初始段提供较高控制导弹的能力,使得近射程实现曲射大落角弹道成为可能。

结语

近年来国内各军工集团在产品研发上不断推陈出新,内容精彩纷呈,在技术发展推动和市场需求牵引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军工集团的研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反坦克导弹出口方面,我国“红箭”系列相关产品早已走出国门并获得了外方市场的好评,相信我国推出的包括TS-01以及“红箭”-12在内的反坦克导弹新产品,一定会继承我国出口军品质优价廉的口碑,在未来的出口市场上取得不俗的成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