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一摔就碎?
对于陶瓷这种材料,很多人都有种误解,觉得它特别不结实,轻易就碎了,碎时的响还特别脆…
但其实陶瓷是一个很大的门类。成分暂且不说,单论实际效果,一摔就碎的杯具是陶瓷,但用来挡枪甚至挡炮的装甲板很多时候也是陶瓷。
这也是陶瓷
盖房装修贴的瓷砖是陶瓷,航天飞机上承受上千度高温和几倍重力冲击的隔热瓦,它也是陶瓷。
而在腕表领域,陶瓷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撇开早年间人们做着玩的普通陶瓷表不谈,用比较结实的「硬核陶瓷」做表也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了。与石英表情况类似的是,陶瓷表的「万恶之源」是瑞士;但不同于面对石英普及时的故步自封,瑞士大牌们对陶瓷材料一直青睐有加。他们对陶瓷表的追捧和改良,一直都没断过…
从「永不磨损」到「绝不落伍」
世界上第一款冲击主流市场的陶瓷表,是「Rado - 雷达」的DiaStar,名字是取自「diamond - 钻石」和星星。也正是随着DiaStar的出现,雷达和陶瓷材料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俗话说就是杠上了。
而DiaStar最大的卖点,就是号称「永不磨损」。在那个不锈钢都不是标配的年代,这种口号可以说十分科幻了。
借助新型陶瓷材料,雷达得以实现在极度耐磨的同时,还能保持基本的强度——陶瓷表壳的抗刮能力不逊于表镜的蓝宝石,同时韧性也能保证它不至于碰个门框就裂了。可能也正是因为性能超前,雷达给最初版本DiaStar设计的外观现在看起来有点奇葩,基本就是六七十年代欧美飞碟热的那个劲儿。
奇葩归奇葩,DiaStar这个「飞碟」对机械表业界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手表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计时精度,但自从石英危机后机械表已经不可能拿回精度的高地了。机械表行业搞奢侈化的同时,为了证明自己、不彻底沦为「首饰」,就要寻找新的技术突破点。而材料的进步,此时成了展示技术力的一大途径。
所以,差不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欧米茄、万国、宝珀、沛纳海等大牌纷纷跟进。一时间陶瓷成了这些厂牌的「打卡点」——技术力强的牌子要做突破,研发能力弱一些的则不一定真做出什么名堂,但起码要证明一下自己没落伍。
烧制中的陶瓷表壳
「陶瓷竞赛」得以铺开的一大助力在于,截止九十年代末,老厂大部分都已经整合在了几个集团之下。比如雅克德罗、格拉苏蒂原创、欧米茄、宝珀、宝玑、雷达、浪琴——甚至机芯的主要供应商ETA,都归到了斯沃琪集团;另一大阵营则是万国、江诗丹顿、沛纳海、积家等厂牌所在的历峰集团。在这些大集团中,陶瓷工艺经常是一家研发之后,再传给其他牌子应用或改进,雪球也就越滚越大。
和LVMH一样,历峰旗下也是一大群
乍一看毫不相干的奢侈品牌
整体氧化锆陶瓷镶嵌金属的欧米茄
它跟宝珀和雷达其实都是「亲戚」
万国也不断在和隔壁沛纳海交流共享技术
即使香奈儿这样的「业余」表厂
也积极投入这场狂欢
但在这两大阵营之外,也有大厂对陶瓷并不很热衷,其中的代表就是劳力士。
劳力士对陶瓷尤其是全瓷表壳很冷淡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实际上劳力士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水准,即使不是最前沿也绝对算得上一线。就比如陶瓷的双色圈,劳力士是和把陶瓷视为立身之本的欧米茄同年推出的,甚至比后者还略早。但似乎是突然之间,劳力士「不玩了」。
「蝙蝠侠圈」和「百事可乐圈」
都曾经是前沿产品
2013年劳力士抢先推出了双色陶瓷圈的GMT「蝙蝠侠」,但在这之后,劳力士对陶瓷材料的兴趣仅限于表圈,甚至对陶瓷表圈的热情都不大——第一款陶瓷圈的钢壳迪通拿已经是2016年的事了,这时不仅欧米茄的全瓷表「月之暗面」已经卖了好几年,「陶瓷竞赛」的重点也已经转向金属陶瓷等进阶领域。
甚至金属陶瓷都不是最时髦的了
其实,不缺技术的劳力士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正好体现出人们对「手表到底算哪类产品」这个老问题迷思。
机械腕表还算是科技产品吗?
想想「北斗」卫星上的原子钟,看看苹果手表和卡西欧GShock,再看机械表,你可能会说:这算个毛线的科技产品。
「来啊,拼科技啊!」
劳力士很可能也是这么理解的。劳力士近三十年来的策略就是:如果一个技术没到极为成熟可靠的程度,那我就不用,我只要做好营销、控制好价格,剩下的就是看着欧米茄搞新技术步子太大自己扯着蛋。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劳力士的价格水涨船高,欧米茄不断想靠技术翻身但实际上是在不断翻车。1999年,欧米茄率先开始量产同轴擒纵机芯2500,但不成熟的技术带来的麻烦很可能比创新带来的优势更多。时至今日,欧米茄依然在为这种口碑损失埋单。
2500机芯的各种问题
对海马和超霸口碑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包括劳力士在内大部分主流厂商
都选择继续使用传统杠杆擒纵
随着高端机械表奢侈品的属性越来越明确,人们也开始逐渐不再提机械表的科技属性。但其实机械表依然不是彻底的奢侈品——人们并没有忽视表的性能,也没多少人会认为机械表是纯粹的首饰。否则市面上应该只有那种重设计和珠宝、不管技术的品牌才对。
即使是经常被批评低技术卖高价设计的宇舶
也并不是只做ETA量产机芯的样子货
之所以有这种「科技」和「不科技」的矛盾,根源其实在于机械表背后的机械科技,是科技更原始的形态。曾几何时,机械的创新才是科技的主流形式,很多现在稀松平常的东西,内部的机械结构都极为巧妙,浓缩了前人智慧的灵光。就比如国内通常「丐版」车才会用的手动变速箱,内部其实是极为精巧高效的。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诚然,在现代电子科技进步的光辉之下,传统的机械和无机材料显得进步缓慢,甚至有点迂腐,但它们的成果依然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些「原始」科技的新成果,其实并未退出历史。
通常人们所说的「烤瓷假牙」
很多都和陶瓷表壳一样,采用氧化锆陶瓷
而机械表正是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切身的感受和把玩一些来自原始风格科技的成果。那些本机械和材料的进步,本来只有在工业和医疗领域才能亲眼见到。这大概也是机械结构和特种材料魅力的一大源泉。
曾几何时,「瓷」本身也代表着技术的进步。由半坡陶器、到「终极陶器」唐三彩,再到宋瓷、元明青花,背后都是对材料的探索。现代的陶瓷装甲、陶瓷义齿也是这种探索的继续。陶瓷表壳向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新时代人们在旧领域的突破。
陶瓷表壳的成型过程
何况陶瓷也不是材料突破之路的终点,「BMG - 非晶态金属」的出现就昭告世人,现在依然有人在这个科技树上继续耕耘。
BMG是另一种迷人的材质
这里先不展开
所以,当你抬起手腕,看着「落伍」的机械表时,不妨开阔一下思路:这机械、这材质,其实依然是这个时代应有的进步。只不过这种进步,是走在不为人了解的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