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春天还未到来,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的永昌县惠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曾经在盛夏时节满目葱茏、绿意盎然的绿树,如今还未返青,它们一株株傲然挺立在料峭的寒风之中,展现出别样的坚韧与苍劲。
生活在何家湾村的市人大代表陈爱民人如其名,为了让这片土地绿起来、让土地上的群众富起来,他将自己的心力全部倾注在这片土地上,带领群众共同发展产业,让土地流金、让群众致富。
年轻时的陈爱民敢闯敢拼,开过餐厅,种过蘑菇,在青海、甘肃兰州等地承包过工程。凭借自己的努力,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
自己的生活好了,但乡亲们的日子还是紧巴巴的,陈爱民觉得自己该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事情。
2013年前后,村上农户大多居住在上世纪末修建的房屋中,年久失修,又处于山洪易发区,每逢下雨,村民们胆战心惊。陈爱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村上经济基础薄弱,一下子让群众修建新房,条件还不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决定自己贷款垫资修建新居民点,再让群众逐年偿还债务。
2013年12月,在新农村建设时,陈爱民垫资1200万元在何家湾村三、四社修建标准化住宅52套,每户配套标准化养殖暖棚1座,供农户发展养殖业。
2016年,52套房全部入住。同时,为解决留守老人住房问题,何家湾村采取“公建民住、产权归村、循环使用、互助服务”的模式,建设了一处公建民住集中居住点,村民的居住条件得以有效改善。
村容村貌改变了,陈爱民又在培育产业、引领村民致富上谋划起来。何家湾村所在的南坝乡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浅山区,全乡森林覆盖面积达到32.7%,自然景色优美,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全国生态乡镇。在全乡“生态立乡、旅游富民”发展思路下,陈爱民把发展重点放在了生态绿色上。
何家湾村适合经济林木生长,村上一个老果园中生长着一批近300年的核桃树和其他经济林木。陈爱民开动脑筋,打算利用何家湾村荒滩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祁连山下播绿致富。
于是,2018年秋天以来,陈爱民陆续投资4000余万元,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他从陕西杨凌和甘肃静宁、敦煌等地购进苹果树、蟠桃树、核桃树、西梅树、杏树等近70万株优质经济林幼苗“入住”大棚。
在陈爱民心中有一张蓝图:计划用3年时间,在何家湾村的荒滩上,建一个生态旅游项目,100公顷的桃园、约33.33公顷的苹果园、约33.33公顷的核桃园、约13.33公顷的杏园,还种有西梅、荔枝等果树。在这近200公顷的果园里,全村的村民们都可以干自己能干的工作,不出村子就能挣一份工资收入。
“听民情、解民意、送温暖”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去年陈爱民带着自己《关于南坝乡“花果山”植树造林基地后期管护用水的建议》参加了市两会,他建议将花果山绿化造林种植用水列入用水计划,加大对花果山生态用水的配给。在各级各部门的全力关注下,如今这份建议已经从“纸上”落到了“地上”:2024年,花果山生态用水被列入永昌县东河灌区生态用水计划,由东河灌区分配至南坝乡,南坝乡再分配至花果山绿化造林种植基地。全年分配生态用水50万立方米,并在水费计征工作中执行生态用水水价。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他践行到了实际行动中。
陈爱民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村子富起来,就得先让村子绿起来。我的项目得到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的关注和支持,农业农村部也计划在何家湾村开展科研项目。”他打算结合市县“十五五”规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进行集约化经营,打造出集生态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如今,蟠桃树、核桃树、西梅树、杏树等经济作物已开始挂果并远销各地,村里的村民在田园综合体项目上打工,管吃管喝还能拿到日工资。“农忙的时节就种地,农闲了就来这边打工,既能顾家,一天还能有将近200元的收入哩!”村民张金花笑着说。
陈爱民一辈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也经历了“三农”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现在小农户生产效益不高,经营也比较分散,应该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大农户、大集体带小农户,带动分散经营的家庭农场,实现先进的农业装备整合,统一的标准去作业、去服务、去托管,让生产的效率更高、更大,收益更高。今年,他又有了新建议:希望政府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提高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信心,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县、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等项目的建设,促进龙头企业提质增效,以此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陈爱民的绿色梦想正在逐步实现。何家湾的村民们不出村,也能在田园综合体上获得实打实的好处。
树木长大了,荒滩变绿了,村民们眼中的“沙石滩”如今变成了“金银滩”,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正在时代变迁中展新颜、绰新姿。
记者:运主伦 刘伟业 李峰
(镍都金昌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