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组织召开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稳外资稳外贸有关情况的新闻通气会。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四川省社会融资规模达892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2710亿元。与此同时,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26.7亿美元,结售汇逆差3.3亿美元。
金融逆周期调节效果明显
在经济增长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四川加大了金融逆周期调节。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892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2710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3.2%,分别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加快0.6个和0.2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5105亿元,同比多增1114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余额增长33.9%,同比加快8.5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1319亿元,同比多增44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融资余额增长18.9%,较年初新增1477亿元,同比多增343亿元。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直达精准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准直达。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表示,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向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发放,支持防控物资的生产和保供,在中央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不超过1.6%。截至6月末,四川运用专项再贷款资金对196户重点企业发放贷款55.6亿元。
今年2月,央行推出了复工复产再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受疫情较大的涉农领域、普惠小微领域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以该项政策为主,联合财政厅等部门创新推出“战疫贷”,对企业和银行分别给予贴息贴费,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不超过4%。截至6月末,已累计向2.8万市场主体提供融资189亿元,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不超过4%。
6月,央行又推出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工具。对今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应延尽延”的要求,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6月份,全省各金融机构对5172户企业实施阶段性延期偿还本金,共计143.2亿元,对1663户企业实施阶段性延期支付利息,利息共计2.7亿元。
同时,运用央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工具,支持更多的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截至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685亿元,比年初新增228亿元。
重点领域支持增强 社融成本明显下降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表示,6月末,全省基础设施领域贷款增长18.5%;上半年,全省700个重点项目融资授信1.2万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083.44亿元。加大对产业链支持,推动核心企业加入中征应收账款平台,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确权。上半年,促成企业通过中征应收账款平台质押融资41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4%。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融资支持。6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0.6%,同比加快8.3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436亿元,同比多增270亿元。
在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的同时,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在继续降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数据显示,6月,四川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54%,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4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四川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今年上半年,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39.5亿美元,对外付款312.8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26.7亿美元;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银行结汇91.1亿美元,售汇94.4亿美元,结售汇逆差3.3亿美元。总体看,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复工复产不断推进,四川涉外经济表现良好。
为确保医疗物资的境外采购、出口,以及境外捐款,四川全面落地了绿色通道。目前,全省22家金融机构为454家(次)主体简化流程,办理医疗物资出口收结汇9625.42万美元。12家金融机构为546家(次)企业及政府机构通过绿色通道支付医疗物资境外采购款1.3亿美元。4家金融机构为11个主体办理境外捐款收结汇17笔,金额26.03万美元。
四川还积极推进投融资便利化新政落地,截至6月底,银行办理外债注销登记77笔;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境内股权投资1.7亿元;辖内首笔资产变现账户资金结汇2亿美元。
红星新闻记者杨斌
编辑 邓凌瑶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