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瓦——中国古建筑屋檐上的艺术

《周书》载“神农作瓦器”,《礼记》云“夏时昆吾作瓦”,瓦的起源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更为让人惊叹的是,中国祖先们曾以金取土,以水和泥,于烈火中烧结成瓦,将瓦叠于椽木之上,一瓦遮头,为中国人又遮风又挡雨。

在传统建筑中,瓦片是屋顶的必备用材。纵向排列的瓦片,可以让屋面过渡之处平滑而连续,让建筑本身更显挺拔。人们在观赏古建的时候,视线便不自觉地从檐下引向屋面、屋顶直至遥远的天际,给人广阔深远的想象空间。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同年代的瓦件也展示出不同的风貌与特征来。屋檐前端的瓦分为两种,一种圆形或半圆形,瓦面弧形朝下,另一种三角形或如意形,瓦面弧形朝上。前者叫做“瓦当”,后者叫“滴水瓦”。

滴水瓦下端有下垂的圆尖形状,底瓦于檐口处,盖房顶时放在檐口,方便引导雨水流下,保护墙壁的洁净。从使用价值上,瓦当与滴水瓦完成了完美的结合,从建筑造型上,瓦当与滴水瓦展现了和谐之美。

滴水瓦在烧制之前,会被绘上植物或者花卉的线条。小小的一方滴水瓦,上面的图案也是精心绘制,可见其精致典雅。云纹、花草、鸟兽、汉字,滴水瓦与它的好搭档瓦当一起,形成了建筑物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王莽时期流行一种“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东、南、西、北;东晋后期,开始出现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檐头板瓦一端开始加厚,并压印纹饰,成为后世“滴水瓦”的发端。到唐代,“滴水瓦”已普遍应用。

早期“滴水瓦”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为直角,晚期则增加至一百度以上,以利流水外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显示了我国古代瓦当在装饰性和实用性结合上所达到的水平。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滴水”所具有的魅力,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不可否定的是“滴水”的作用对于现代建筑来说已失去了它所存在的功能,但它的艺术价值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中国古人崇尚自然之美,他们在无意间营造出了与泥坯相似的厚重和拙朴,瓦不加修饰的朴素美感,完美地体现了东方的智慧与底蕴。

更多古建瓦可进入古建中国根基之城-砖瓦商城查看!

古建家园-- 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