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及预测:市场成长空间大

一、产业定义与范畴

卫星导航(Satellite Navigation)是指采用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

卫星导航产业是由卫星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和用户终端系统制造产业、卫星定位系统运营维护和导航信息服务等方面组成的新兴高技术产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一)产业环境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中国北斗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2017年11月5日和2018年1月1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两次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首批四颗组网卫星,这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24、25、26、27颗卫星,北斗导航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的全面开启。与北斗二号相比,北斗三号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更好,采用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在性能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能够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SBAS) 及搜索救援服务(SAR),预计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具备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

2、亚米级定位服务实现免费应用,中国精度取得新突破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已启用,能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实时亚米级导航定位服务。北斗系统在高精度算法和高精度板卡制造方面取得突破,运用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技术能够将精度提升至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技术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在城市燃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多种行业的迫切需求下,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为全国超过400座城市的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北斗精准服务,有效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完善。

3、首个海外北斗中心落成运行,卫星导航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合举办了中阿北斗/GNSS中心落成仪式,这是我国首次在海外设立北斗中心,将进一步推动中阿国家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加快北斗服务阿盟地区乃至全球发展的重要环节。北斗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十分注重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已与美国签署《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与俄罗斯签署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兼容互操作协议。未来,随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展开,我国与相关国家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的合作将会日益加深。

(二)政策分析

1、正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将确立北斗法律地位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研究起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完成草案初稿拟制,即将形成征求意见稿。该条例的制定确立了北斗系统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法律地位,将明晰我国卫星导航的法规制度体系、法制实施体系、法制监督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等。通过法制手段加强顶层设计,填补我国在卫星导航领域无法可依的短板,保障国家卫星导航系统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依法运行。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公开版)》推动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2018年1月,交通运输部与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印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公开版)》,该规划是“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推进北斗系统在行业应用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到2020年,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交通运输全领域实现北斗系统应用,其中重点和关键领域率先实现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可控,该规划将有力提升北斗系统行业应用规模及水平,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行业在北斗系统应用推广方面的带动作用。

3、《北斗卫星导航检测认证2020 行动计划》为提升北斗系统服务能力和质量品牌提供支撑

2017年9月,国家认监委和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共同签署《北斗卫星导航检测认证2020行动计划》,计划指出,要升级北斗卫星导航检测体系、建设北斗卫星导航认证体系、完善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到2020年,推动北斗卫星导航检测、认证、试验等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具备每年为5万家以上北斗相关单位提供检测、认证、培训、咨询等服务的能力,具备每年为100万台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提供检测、认证、试验等服务的能力,为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和质量品牌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4、《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鼓励加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产业合作

2016年10月,国防科工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网络,鼓励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合作运营北斗卫星导航增强系统;要加强基于北斗系统的位置、导航和授时的商业化服务,支持使用北斗系统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出口;要加强中亚、西亚、北非等区域空间信息产业合作,加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空间信息产业合作,积极发挥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要积极支持我国卫星运营企业与沿线国家企业联合组建产业联盟,合作开展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相关领域服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卫星运营服务公司。

5、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着力加强北斗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要统筹部署北斗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积极提高北斗系统地面应用服务能力;要提升我国及周边区域实时米级/分米级、专业厘米级、事后毫米级的定位服务能力;要综合集成地理信息、遥感数据、建筑、交通、防灾减灾、水利、气象、环境、区域界线等基础信息,建立全国性、高精度的位置数据综合服务系统;要制定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技术与产品的政策和标准;要分阶段逐步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盖,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满足行业和区域重大应用需求,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国家安全和民生改善的发展要求。

6、《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部署了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产业链全景图

卫星导航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构件、终端集成、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四个主要环节。其中,基础构件是卫星导航产业的上游;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是卫星导航产业的中游;运营服务是卫星导航产业的下游。。

图 1 卫星导航产业链全景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基础构件:主要包括基础器件、基础软件以及基础数据,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产业环节的重要支撑。

终端集成:主要包括定位终端、导航终端以及授时终端和北斗通信终端。随着北斗芯片的小型化、集成化,终端设备厂商将不断推出各类通讯终端等产品。

系统集成:主要包括定位平台、综合认证测试平台以及行业应用平台。未来打造跨行业资源共享的北斗应用共性平台和解决方案,是实现卫星导航产业化的关键。

运营服务:主要包括北斗时间服务、导航位置服务以及北斗定位通信服务,该环节涉及到定位、导航、网络、计算机软件、通信、系统集成等多种技术的融合。

四、市场规模

受益于卫星导航政策红利,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日益成熟,服务性能逐渐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市场需求总量持续提升,行业市场保持平稳增速,预计2018年整体规模将达到3346元,到2020年将达到6324亿元。

图 2 2016-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卫星导航市场结构将会重塑,发展重心呈现出向下游转移的趋势,下游运营服务规模和占比持续增加,至2021年,下游的运营服务市场份额预计达到总产值的50%。同时,系统集成和终端集成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基础构件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图 3 2016-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结构及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五、趋势研判

1、我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2、卫星导航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鄂豫湘和西部川陕渝地区,尤其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是卫星导航重点企业聚集区。

3、卫星导航产业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即基础构件、终端集成、系统集成以及运营服务。

4、卫星导航上游产业规模较小但占比较稳定;中游产业规模占据半壁江山,集成化应用日益扩大;下游运营服务由于需求拉动,“北斗+服务”融合应用日益深入。

5、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日益成熟,服务性能逐渐提升,下游运营服务需求日益扩大,市场结构将会重塑。

6、卫星导航高精度行业应用进入爆发期,市场成长空间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