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李小梅教授牵头撰写中国首部《中国儿童心血管植入性电子器械专家共识》

2023年1月,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李小梅教授牵头并执笔的国内首部《中国儿童心血管植入性电子器械专家共识》发表(李小梅,丁燕生, 马长生等.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3,37(1):1-11)。这是我国儿科心血管植入性电子器械(CIEDs)领域的首部专家共识,也是继2017年李小梅教授主持发表国内首部《中国儿童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李小梅,李奋等.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7;21(6):463-471)后的又一成果,先后填补了我国儿童心律学领域的空白。

近十年来,国内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心脏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及植入式心电监测仪(ICM) 等植入器械新技术已在儿科领域中逐步开展。儿童CIEDs适应证、电极导线植入路径、起搏系统的选择、植入技术及程控策略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国外已有相关儿童共识指南指导临床实践,但在我国尚属空白。

为进一步规范推广我国儿科患者 CIEDs的应用,由李小梅教授牵头,结合国内外相关进展及我国儿科CIEDs实践,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相关专家共同撰写了《中国儿童心血管植入性电子器械专家共识》。

新冠疫情期间,李小梅教授克服重重困难,与专家们先后召开了4次线上共识讨论会,2次征集反馈建议,反复完善打磨稿件,终于在2023年元月印刷刊登。

此部共识内容包括:

①心脏永久起搏器:适应证、植入路径和模式选择、植入技术及并发症;

②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双心室起搏、左室心外膜单位点起搏及左束支区域起搏;

③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ICD植入的一般适应证及常见疾病适应证(长 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ICD植入技术问题、心理和生活方式问题;

④植入式心电监测记录仪(ICM):ICM 植入适应证、植入技术;

⑤麻醉与镇静。

共识基本涵盖了儿科患者CIEDs各个方面,既有传统技术规范化操作,又有新理念、新技术、新器械,兼顾了临床实用性和创新性,为我国儿科患者 CIEDs合理使用、管理及随访提供依据,大力提升了我国儿科患者 CIEDs诊疗水平及规范化。

《中国儿童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中国儿童心血管植入性电子器械专家共识》的编订出版,充分体现了清华一附院李小梅教授团队在儿童心律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及专业领域影响力,以及李小梅教授数十年在儿童心律失常领域的深耕和付出的心血。

免责声明· 我要投稿

李小梅 植入性 心血管 适应证 共识 儿科

20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