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护肤人士都知道,通过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成分表,能够初步判断一款护肤产品的好坏。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中国的全成分标识规定是从2010年6月才开始实行的,而实行较早的美国从1978年就开始了。
此前,在没有相关规定限制的情况下,商家想让你看到什么就标什么,成分表完全不能做挑选产品的参考,产品成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成分标识规定产品成分,按其含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列,排位越靠前,说明该成分在护肤品中的含量占比就越高。其中,水是护肤品中使用最多的溶剂,因此不少护肤产品成分列表中,水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水作为护肤品中的一种基础成分,主要负责对活性成分的传输,通过自身在产品中含量占比,将活性成分控制在最佳的使用浓度。一个好的成分配比,能在活性成分发挥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上降低产品刺激性,使产品效果趋于稳定。
活性成分是产品中的有效成分,是决定使用一款产品能否达到理想效果的主要成分,像祛痘、除皱、美白、防晒等功效类护肤产品,就要通过其中的活性成分来分析其具体作用了。这类成分虽然不会在成分表中直接标出具体的占比数值,但通常也会和水一起排在前五到十位,之后的成分含量普遍偏低,若该产品宣传效果相关的有效成分排列顺序过于靠后,一般无法达到理想功效(不过也有少许成分存在例外,如维生素A的成分含量一般在1%以下,就能发挥作用)。
另外,成分表中使用量低于或等于1%的成分,可以不分先后顺序随机排列。这是因为含量在1%及以下的成分,对皮肤的影响十分有限,所以才可以不用严格按照含量占比的高低来排列了。但例如香精、防腐剂等添加剂,即使含量再低也会刺激皮肤,况且不少护肤产品中使用的香精是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使用时引发过敏现象的几率也比较高。
是易过敏的干性皮肤和敏感肌人群,对护肤品中存在的酒精成分也不容小觑,甚至于使用一些功效成分浓度过高的产品,都可能引发皮肤的过敏症状。
文章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