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炎≠感染

有的战友出现皮肤红肿、牙龈红肿、伤口溃烂等情况时,常说是发炎感染了。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说,发炎和感染有所区别。本期,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周松为战友们讲解发炎和感染的相关知识。

发炎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炎症,是身体对损伤性刺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反应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急性炎症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是有利的,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修复受损组织。比如手指被扎伤时会产生机械性损伤和细菌等损伤性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现后马上发出紧急信号,调动免疫细胞、激素和营养素共同抵御病毒和细菌侵入。在这一过程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白细胞聚集,可能使人体出现创伤区域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随着身体恢复,急性炎症会逐渐消退。慢性炎症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炎症,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超重、营养不良、吸烟、酗酒、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慢性炎症。

感染在医学上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常有发热症状。很多人容易把感染与炎症混淆。临床上,两者的区别比较明显。炎症是身体发生损伤后调动免疫细胞自我保护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生理反应,病原体会侵入人体。感染是炎症中的一个常见类型,它与炎症的根本区别在于,感染是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除病原体外还可能由创伤、烫伤、化学伤等引起。

如果官兵在训练中不慎受伤,且出现伤口裸露情况,要多加注意,可通过以下5个步骤预防伤口感染:

清洗伤口。若伤口混入泥沙等异物,要用纯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同时用棉签清理伤口异物,直到伤口中看不见任何异物。

及时消毒。清洗伤口后,及时用碘伏或酒精轻轻擦拭伤口表面及周围皮肤。

科学包扎。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后,要用绷带或纱布包扎,防止伤口感染。包扎时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伤口坏死。

辅以药物。如果创伤范围较大、伤口较深或局部污染严重,可遵医嘱适量口服抗菌消炎药物。服用药物时应参照说明书,切记不要过量服用。若伤口较小,经处置后无感染症状,不必服用药物。

及时送医。如果伤口较深,难以进行自我处理,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愈合期间不要按压、挤压伤口,防止造成二次损伤。此外,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柚子、橘子、柠檬、猕猴桃、草莓、西红柿、青椒等,帮助身体提高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