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Kris Wu动了谁的蛋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号音乐先声(nakedmusic),作者:Livia,编辑:范志辉,钛媒体获授权转载。
11月6日,吴亦凡度过了自己的第28个生日。这也是他在离开Kpop圈回国后度过的第5个生日。
和往年一样,今年梅格妮们也给他准备了一些大阵仗:各处LED大屏应援、公益项目应援等。恰逢吴亦凡的《Antares》专辑在美国发行,粉丝又熬夜爆肝打榜冲出了美国iTunes专辑总榜1位、美国iTunes Hip-Hop/Rap专辑分榜1位、美国iTunes单曲总榜1位和美国iTunes Hip-Hop/Rap单曲分榜1位的海外最好成绩。
然而,与这份生日礼物一起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随着一句漂洋过海的“Kris Who”,连刚接到的LV代言都成了冷饭——28岁的吴亦凡终于彻底坐实了顶级流量的位置。
《Antares》究竟可以打几分?
这几天的朋友圈一直被Kris Wu刷屏,转发的大多数人在吃“Kris Who”的跨洋瓜时可能压根不知道“Antares what”。那么,有多少人是听完整张专辑后对音乐做出了客观评价,又有多少人连其中一首歌都没听过就立刻转发?这个答案虽不得而知,可以预想后者数量该是远超过前者。
“Antares”,取自位于天蝎座心脏部位最亮的α星之意。它也是中国古代推星演算中形似苍龙的东方苍龙七宿的龙心。天蝎座是吴亦凡的星座,而在近期接受《Forbes》采访时,他还同时表示这颗星星指引了自己作为龙的传人的方向和前路,代表东方出征全球音乐市场的野心可见一斑。
从专辑名字来看,吴亦凡及其制作团队的企划风格依旧带了点K-pop产业的印记:“concept”(主题)一词向来是他们把控的重点。不过除此之外,吴亦凡的音乐尝试倒是再也没有了曾经出身男团rapper的影子。
顶着万众瞩目的名字,这张双语出道专辑一共有14首作品,包括已经发行过的《Like That》、前段时间与Jhene Aiko合作的《Freedom》以及和Travis Scott合作的《Deserve》,还有《天地》、《Tough Pill(中文版)》和《Hold Me Down(中文版)》三首中文作品。
尽管对《November Rain》的动听旋律和《Explore》的新突破给予好评,英国《卫报》的评论家还是毫不留情给这张专辑打了2/5分,认为它具备了作为一张处女作该有的所有特征:无论是语言的运用还是从原创的艺术性,都较为贫瘠。
“他开始模仿Travis Scott、Quavo和Drake——理论上这并没错,但他单调的男团声线根本不适合他去做这些模仿。他的大部分英文歌词也都比较嘻哈式陈词滥调,甚至让人觉得尴尬。”《卫报》的评论家还表示,这是对吴亦凡流行才能的一次错误使用。
不过,外媒Variety对吴亦凡在音乐制作上的尝试给予了肯定,认为其邀请著名制作人Murda Beatz(曾担任Drake和Migos制作人)以及Travis Scott等参与合作很聪明。
而《Clash Magazine》给《Antares》打了7/10分:“《November Rain》氛围柔和、旋律感强烈。紧接着和Rich The Kid合作的《Coupe》之后是一首颇为强烈的《Tough Pill》,会让你想跟随音乐扭动身体且不停循环播放。《We Alive》和《Selfish》听上去很像同一支作品被分成了两首,拉慢了整张专辑的步调。不过像《Freedom》和《Deserve》这样一些已经很受欢迎的发行作品还是给它添注了一些活力。”文章称赞这是吴亦凡离开EXO之后对新声音的探索,但同时也指出歌词及相关情感表达的不足,让音乐制作变得平淡无奇。
《Clash Magazine》对《Antares》的评价
由此可见,加拿大国籍的吴亦凡骨子里仍然没有对西方式价值观的归属。又或许是这张重要的专辑太需要在中西方文化的表达中寻求一个平衡,结果在欧美音乐圈看来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在《Forbes》的采访中,吴亦凡提到“即使中国的嘻哈现已如此流行了,黑帮说唱在这里仍然不好用,因为你要说出这个地方的人可以相信的事情。”然而从结果来看,以歌词作为嘻哈音乐精神内核的标准来说,这张专辑的传达度确实是两边不讨好。
《Antares》饱受争议的另一点是专辑里对Auto-tune的大量使用。作为面向全球音乐市场的第一次起航,吴亦凡依旧没能抛弃他钟爱的电子人声音色,却因此饱受国内音乐同行和嘻哈乐迷的诟病,“加拿大电鳗”戏称也由此而来。有意思的是,业内历史悠久的Auto-tune Pro人声处理插件的制作公司名字竟也叫“Antares”。
从专辑元素上来看,舞曲,Trap,EMO rap等都涵盖其中,不过与其说《Antares》制作风格丰富,不如说是作为专辑监制的吴亦凡本人音乐审美宽泛。此外,略显空洞的歌词,缺乏新意的beat以及吐字模糊的“吴亦凡式黑人flow”,也在无形中让质量打了折扣。
目前,《Antares》的豆瓣评分为6.0,参与评价的3753人中有63.1%给了五星,16.3%给了一星。打五星的应该以粉丝群体为主,那么打一星的六百多人里,又有多少耐心听完后认真评价的?
谁制造了“Kris Who事件”?
暂且不提豆瓣上关于本张专辑六成粉两成黑还有两成看似路人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Kris Who事件”从音乐圈辐射到整个社交媒体圈收到的口风基本完全一致:“华人之光”丢人丢到了国外,拉低世界音乐市场对C-pop的整体印象,粉丝终于送了件让偶像无法承受的生日大礼……
墙倒众人推,时刻处在舆论中心的顶尖流量遭遇此景并不稀奇。然而,吴亦凡到底何德何能,让除了粉丝以外的整个互联网群体都如此众志成城不遗余力地“踩”呢?
在说这个问题前,首先需要理清楚国内外媒体针对此事的报道逻辑。最早是因为《Antares》在iTunes登榜,挤下了美国人民的心尖尖A妹,因此引发西方网民和媒体的好奇,Kris Wu成了外网搜索热门;而当这件事情被传播到国内时,深知(甚至诟病)东亚饭圈文化的国内媒体就已经准备好开始全面口嗨的狂欢。
“他们都有套路的!他们用VPN!他们买好多好多账号给机器人刷榜!无耻至极!”于是还懵圈的外国人恍过神来,开始全面清查数据分析是否有机器操作。接下来短短几天内,事情一直峰回路转:先是A妹经纪人一波让人到现在还摸不着头脑的戏精操作,再是《Antares》正式于国内平台发行后迅速在iTunes掉出前列,媒体直接出稿称其被iTunes美区下架,最后竟然又由A妹经纪人本人在ins上长篇大论一通,证实这压根不是事实。
A妹经纪人INS内容
回顾整个过程,除了在事件爆发之初对“机器人刷榜操作“心存疑虑时做出相关报道以外,西方主流媒体还做了些什么?经过翻阅外网资料后,音乐先声发现,主要有两个方向:对整件事情的客观梳理和对“打榜”行为的理智探讨。
针对《Antares》在过去两天内曾突然掉榜的现象,Variety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Antares》于11月2日上线美国iTunes时,中国国内并未发行,可能是因为团队希望能在吴亦凡11月6日生日当天发歌的策略安排。那么这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供需情景:美国的供给满足了中国的需求。理所当然,当中国市场已经有了这种供给之后,受众就不再对海外平台有这样的需求。
Variety评价
反观国内,事发几日依然热度不减,可挂在首页的、转在朋友圈的全是一边倒的负面表达,在其中起到主导的便是音乐圈和媒体圈的极端反映。华尔街新闻说这是《吴亦凡的面子》,网易新闻说《吴亦凡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水军”的力量》,凤凰娱乐索性直接开喷《吴亦凡,你把脸丢到了国外!》……
事实上,打榜文化在整个亚洲音乐产业都不罕见,也是圈层文化的典型互动方式,不料却收获如此评价,吴亦凡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Kris Wu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说起这次Kris Who风波,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出生于1995年的内地脱口秀演员池子。11月6日,池子就该事件发文称:“来,我善良一回,我提醒吴亦凡的粉丝,你们这么刷榜,他永远不知道自己音乐什么水平,没办法进步,为了他好,别刷了。”此后,因为微博被吴亦凡粉丝要求道歉的言论攻陷,又“发表声明”称“我哪里做错了你们要我道歉。”
池子的前后两次发言其实代表了绝大多数路人“路转黑”的过程。这里面存在着双向的沟通障碍:粉丝群体无法说服路人去理解“打榜”和“刷榜”的含义区别,因此路人不会接受海外打榜的性质;路人无法理解粉丝维护偶像的群体心理,继而更加深化了“饭圈即邪教”论。
先天性抵触“饭圈”概念的,其实更多来自独立音乐人圈和他们的音乐受众。在此次事件里,还要包括把hiphop带成国内近主流潮流文化且自己也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饭圈的一众rapper。唱衰的理由很简单:大家认为吴亦凡和这张《Antares》实力根本做不上第一位,可偏偏打着“华人之光”名义被粉丝捧上神坛中心无所遁形,丢的是整个中国音乐圈的脸。
其次便是部分对饭圈文化反感的音乐行业从业者。事实上,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音乐产业模式和音乐审美都深受欧美影响,业内人士们更是对欧美制定的市场规则(包括各种榜单等)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度。
在大家都默认了欧美音乐市场代表这个行业的绝对标准和要求后,竟然有东亚粉丝群体撕裂了这层距离、破坏欧美制定的玩法规则,大部分人对此觉得非常不安:欧美制霸音乐市场,榜单本是他们的游乐园。中国作为一个新玩家,还没能正式拿到邀请函呢——偏偏这时,有人出高价弄到了一张入场券。怎么办,他们会不会觉得我们不懂规则,觉得我们都是土包子、暴发户?以后组队的时候会不会不带我们玩了?
除此之外,更多的便是压根没有听歌的网友群嘲心理。与本届网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毗邻的韩国:同样是高度发达的娱乐环境,以及有点匪夷所思、热血沸腾的粉丝文化产地,面对Kpop的出口,全国国民表现出了高度统一的支持态度。
前有Wonder Girls,后有CL,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BTS的实力与运气——这些姑娘作为Kpop出海的先锋无一不曾深深受挫。然而,深谙饭圈之道、号称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跟娱乐圈打交道的韩国市场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群嘲现象,反而高度关注、欢迎她们之后的回国发展。作为打榜文化的起源地,这些K-pop的门面们就没有粉丝在欧美排行榜力图争取一席之地吗?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到目前为止,讨论Kris Who风波的多是批判粉丝丢人的,鲜少有客观评价专辑质量的;多的是嫌弃自己作为华人一员被代表的,鲜少有赋予走出舒适区的流量歌手文化自信的。
而所谓的“流量原罪论”错了,背锅的不该是流量,而是实力的不足;“流量原罪论“也没错,站在最吸引人眼球的位置就要做好被当作标杆的觉悟,业务能力和吸金能力不匹配反而会导致市场秩序的倾斜、失序。
直到现在仍然在抠“打榜”和“刷榜”字眼的,不如学习iTunes、Spotify等一众西方流媒体去思考:僵尸粉已经被证明并非属实,而亚洲发达的粉丝文化最终确实以这样的方式闯入了主流音乐市场之中。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评判如此应援的操作方式呢?这是否应该被视作欧美各大榜单系统核算方式的漏洞,还是更应该正视具备高参与度的粉丝们给音乐市场带来的活力与消费前景?
《Forbes》将吴亦凡定义为“全球化媒体时代明星的缩影”,而吴亦凡说他的最终目标一直会是成为先锋——毫无疑问,这次他的粉丝用一种奇特的方式也让他做到了。比如,现在的谷歌上,打出“Kris”后,搜索建议的第一位是“Wu”。
从这个角度来说,吴亦凡确实是向全球化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然而,现在这样的局面到底是不是他所求呢?无论他人如何评价,梅格妮们依旧活跃在外网上,沉默而坚定地继续着这份生日礼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