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更须有“备份”

据报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陆军某部分队长侯国领在一次拉动演练中发现,特战小队一名专业骨干休假,其战位竟无人接替。后来,侯国领紧盯问题,第一时间带领官兵整改,研究出一套“一主一备、一一对应、即缺即补、内部轮换”的方案,确保部队按编运转、随时能动。

这一事例警示我们,战斗力必须随时能够形成完整的链条,任何一点都不能脱节,任何一处都不能缺位。

脱节,是指事物失掉联系,变得不相衔接。在战斗力构成的诸要素中,人是核心,是决定性因素。要想让战斗力链条不脱节,充足过硬的人才是关键、是保证。有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战斗力链条具备了强固“节点”,才能发挥武器装备和编成结构的巨大作用,使战斗力产生最大效能。如果缺少人才,或者人才储备不足,不能应对复杂局面,一旦上了战场,随着人才“消耗”,战斗力链条就会“掉链子”,能打仗、打胜仗就成了一句空话。

粟裕大将在《改进今后作战的几个问题》中谈道:为了适应连续作战的需要,战前要指定代理人,准备一批预备干部。这告诉我们,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不仅要看人才队伍的锐度,更要看其厚度。如果没有过硬的预备人才,部队就很难保持战斗力。特别是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后,增加了很多新域新质作战力量,这些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却对部队有效遂行作战任务十分重要,迫切需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事实证明,无论是指挥管理类岗位,还是专业技术类岗位,人才准备不到位、储备不充分,就会让战斗力链条在关键时刻脱节,导致战场上的“马蹄铁效应”。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一支部队的发展潜力,既要看引人注目的尖子人才,也要看接续发力的“备份人才”。经过6个月的太空驻留,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鲜为人知的是,每次神舟发射都会组建备份乘组,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都是从“备份人才”里脱颖而出,最终接棒完成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重大任务。航天领域需要强有力的“备份人才”,打赢战争同样需要出色的“备份人才”。今天的“备份人才”就是明天战场上的主力、王牌,只有把“备份人才”备得过硬、备得充足,才能在作战过程中不为人才所困,增加未来战争的胜算。

实际工作中,仍有个别单位不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缺少超前培养人才的实际举措。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各专业岗位各管一摊、各自为战,着眼战斗力整体运行的育人理念不够;有的只注重围绕急需急用的专业培养人才,对新专业、小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都可能造成战斗力链条脱节。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梯次配备、良性递补的人才去推动。要想让战斗力链条不脱节,一方面应加强人才一专多能培养,锻造出一大批既能独当一面、又能胜任多个岗位的“多面手”。另一方面应持续抓好后备人才建设,不管是一线岗位,还是保障岗位;不管是指挥链,还是管理链,都要有充盈的后备人才。有了厚实的人才群体作支撑,就能确保战斗力链条整体过硬,确保在未来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所向披靡、克敌制胜。

(作者单位:91614部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