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记录者,也是发展的见证者。
在山东能源的发展中,外部开发是个产业接续的发展机遇。2002年4月,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在陕西西安召开的第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兖矿集团、淄矿集团分别与地方政府签署矿井投资开发协议,拉开了山东能源集团实施外部开发的序幕。
此后,新矿集团、枣矿集团、龙矿集团、临矿集团、肥矿集团纷纷走出省外,在陕晋甘蒙等投资兴业,山东能源的六大产业即矿业、高端化工、电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贸易在这里均有布局。
▲兖矿集团与山东能源集团战略重组
2020年7月,原兖矿集团与原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以“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为愿景的新的山东能源集团应运而生。山东能源集团(以下简称“山能”)联合重组后,又在2021年底实施产业区域整合,整合成立鲁西矿业、西北矿业、新疆能化、新矿内蒙能源“四个区域公司”,打造“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一个投资主体”的发展新格局,这是外部开发的新的转折点和“第二次”飞跃,也让山能在主动扛起时代重任上有了更为有利的依托。
如今从“外电入鲁”到能源保供,再到国家绿色发展双碳战略,山能发挥了国资国企“稳定器”的作用,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山东“走在前、开新局”贡献了“山能力量”。
“走出去”
2002年这一年,紧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山能出于产业接续的未雨绸缪,开始尝试“走出去”。
▲兖矿锡林胜利煤业有限公司挂牌仪式合影
这一年4月,兖矿集团与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开发胜利矿区、白音华矿区意向书,淄矿集团与陕西长武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建设亭南矿井协议,这标志着兖矿集团、淄矿集团成为山东能源集团最早实施外部开发的企业。
同年9月,经过近一年的前期准备,兖矿集团召开新区资源开发誓师大会,组织外部开发人员分别奔赴内蒙古、山西、贵州,相继成立兖矿锡林能化、兖矿山西能化、兖矿贵州能化3个能化公司,标志着山能外部开发进入实质阶段。
▲兖煤澳洲公司在澳大利亚交易所上市
随后山能人的脚步开始走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2004年,兖矿集团依托成熟的综放开采和防灭火技术,投资2300万美元,收购并成功运营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拉开了山东能源走出国门外部开发的序幕。
前期的努力,为后期的二次飞跃奠定了基础,作为山东能源企业外部开发的探路者,一大批山能人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好品”,扎根当地、服务大局,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盛名之下无虚士,以淄矿集团亭南煤业为例,我们能近距离观察山能人走出去的一角。
作为山东省第一家走出去的能源企业之一,亭南煤业是以探路先锋的角色出现。
泥泞的道路,湿滑的黄泥,在一片杂草、果树丛中,创业者开始丈量、划线、打基柱、测边界,每一步都是那么吃力而有力,因为这关系着“首战”。
建设矿井,山能人并不陌生,异省建矿,淄矿是头一次。
新建矿井第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办理各项手续。跨出省门,异地他乡搞建设,要处理好各种关系难度相当大。广大建设者为矿井建设“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排除千难万险”。
遇到煤矿“头号杀手”怎么办?亭南煤业在陕西省率先采用瓦斯抽采发电技术,将瓦斯变为绿色清洁能源,消除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
靠着“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韧性,淄矿在三秦之地扎下了根,建成了陕西省煤炭企业的样板矿,不仅如此,这些探路先锋们还把煤矿区建成了花园,他们在工广内种植各类花卉、苗木90余种,绿化、美化面积达6.5万平方米,现在的亭南煤业已成为312国道沿途一道靓丽的风景。
▲亭南煤业“十八罗汉”
作为亭南煤业创始“十八罗汉”之一的赵庆民表示,“通过‘走出去’拓展了生存空间,开阔了视野,占有了资源,历练了队伍,积累了财富,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资源开发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次飞跃
前期的“探路者”以一往无前的毅力克服外部开发的艰难险阻,为山东能源更大力度“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2020年7月,作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原兖矿集团与原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以“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为愿景的新的山东能源集团应运而生。
▲山东能源总部
实际上,两家能源企业之前都是巨型“航母”企业,二者的重组并非简单的相加,管理层级多链条长、机制不活等问题,制约着高质量发展。
为此,山东能源坚持先立后破、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坚持机构精简化、产业专业化、区域集约化、资源协同化、文化融合化“五化”方向,推进优化整合往深里去、往实里走,并且结合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山东能源首先在机构精简化整合方面做起“文章”,以期达到“瘦身健体、舒筋活血”的效果。
▲山东能源召开三项制度改革暨人才工作会议
为搬掉“铁交椅”,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山东能源列出“四个一批”干部类别,对349名管理人员授荣誉、重奖励,对101名管理人员摘帽子、挪位子。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实现363户子企业、1182个经理层岗位全覆盖。并围绕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干部队伍结构优化、高端人才引进,创新实施了“31789”人才工程和“璞玉”人才培养计划。山东能源总部机关机构通过实行“全体起立、挪开椅子、竞争坐下”,机构减少了45%,机关中层干部平均年龄降低了5岁以上。
山东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表示,“重组以来,山东能源以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优做强为出发点,稳妥有序推进跨产业、跨公司、跨区域优化整合,突破‘改而不深、整而不合’困局,变‘物理整合’为‘化学融合’。”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521亿元、年末资产总额7514亿元,营收、利润、税金均居山东省属企业首位;今年以来,山东能源主要经营指标再创新高,这也表明,在经历了两年多来的努力,重组后的山能已具备了加速冲刺的条件。
两家企业的顺利重组,为山东能源区域整合、实现外部开发的“二次飞跃”做了预演。
▲山东能源召开电力整合推进会
在通过机构改革搭建起“指挥中枢”后,山东能源从产业重组入手,力争实现“横向联通”——打破产业、区域和原二级公司管理架构,推进产业相近板块整合优化,完成了营销贸易、物资供应、化工产业、金融、电力板块等产业整合,设备集中管理、应急救援、新闻系统、教育培训等专业板块整合。
山东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深知产业整合的重要意义,“产业区域整合不是单纯的机构和人员调整,而是从战略高度提升企业整体功能,对区域企业进行优化组合”。
尤其是针对此前存在的同一区域内重复开发、重复建设、没有形成拳头优势的问题,山东能源以优势矿业集团主导整合成立了鲁西矿业、西北矿业、新疆能化、新矿内蒙古能源,整合组建“四家区域公司”,形成“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一个投资主体”,让山能打通了“纵向关节”。
横向、纵向的破局是山能产业突破的妙招,这在外部开发中得到了印证。
踏上新征程
“山东能源打破原矿业集团各自为战、布局重叠、管理分散的格局,形成‘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一个投资主体’的能源发展新模式,这为我们在内蒙古区域深化集团化管理提供了条件。”新矿内蒙古能源所涉及的煤矿并非只有新矿集团,还涉及临矿集团和其他参股集团。
在山东能源产业区域整合大框架下,涉及矿井融入新矿大家庭,特别是稳健推进上海庙矿区产业整合,区域公司机关迅速到岗到位,新上海一号煤矿筹建处、榆树井煤矿安全责任顺利移交,生产经营、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等要素集约协同,企业逐步实现由貌合到心合、神合的蝶变,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的跨越。
新矿内蒙古能源长城五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兆海就提到了一个细节,“现在统一了设备的型号,便于各类配件和材料集中供应,集中备用,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材料的闲置。现在急用的状态下完全可以就近调剂,通过10分钟的路程调剂过来”,山东能源还在内蒙古成立手续专班,将过去在内蒙古分散的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加快推动手续办理。
▲上海庙矿区宣传广场
“整合后,上海庙区域形成了统一的运营主体,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地企关系协调、物资采购、产品销售方面的话语权也进一步跃升。”新矿内蒙古能源常务副总经理王维说,2022年新矿内蒙古能源煤炭产量、营收、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目前,新矿内蒙古能源在鄂尔多斯上海庙、棋盘井及锡盟乌拉盖三大区域拥有资源储量49.79亿吨,鹰骏三号煤矿项目建成后,区域内总设计产能将达到3390万吨/年,伴随优势产能释放,企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可观。
新矿内蒙古能源踏上的新征程正是山能外部开发“二次飞跃”的一个缩影,实际上,这也是山能从集团总部重组、“三项制度改革”再到集团子公司产业整合发展带来的,可以说是山能外部开发的里程碑事件,让其各区域迅速形成“即战力”。
▲山东能源西北矿业成立
以2022年5月成立的西北矿业为例,在投资4.5亿元实施11项“两优三减”重点项目的基础上,西北矿业组建专家团队,参照山东能源集团模式对生产矿井开展全方位安全技术评价,综合考虑各类治灾因素,科学论证优化工作面面长、煤柱留设宽度,努力在安全管控和高效生产中找到最佳“公约数”。今年1-10月份,西北矿业完成营业收入163.9亿元,利税总额93.1亿元,上缴地方税费52亿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经过产业整合,山东能源各区域的“即战力”迅速转化为山能澎湃的发展动力,为山能打造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应对时代责任做了关键支撑。
扛起时代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国内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能源企业发展有了新要求。
作为山东国资国企的代表,能源型企业的发展风向标,无论是在服务双碳战略还是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绿色发展,山东能源自然是“舍我其谁”,身担重任。
不负期待,山东能源聚焦主业、扛起主责,牵头制定落实“双碳”行动方案,立足当前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眼长远促进新兴产业崛起,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水平跃升。
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建设,是我国传统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为推动煤炭产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山能已在“四型”矿井建设全面铺开布局。
▲ 转龙湾煤矿中厚煤层超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2022年8月,山东能源首个千万吨级中厚煤层超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鄂尔多斯公司转龙湾煤矿建成并投入生产,该工作面长420米,煤层平均厚度2.6米,最高日产煤炭3.1万吨,达到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年产千万吨水平。
这正是山东能源“四型”矿井建设的新成果,目前山东能源已投入100余亿元实施智能矿井建设,自主研发全球首套高可靠矿用5G专网系统实现规模化应用,山能力争“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
在关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的同时,山东能源坚决贯彻党中央“双碳”战略部署,落实履行保障山东省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布局的主体责任,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优先方向和重要战略支点,全面发展海陆风电、光伏、地热、氢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在第二十八届兰洽会开幕式暨丝绸之路合作发展高端论坛上,山东能源决定进一步加强与全国风光资源最为富集地区之一的甘肃省合作,“我们将依托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白银市15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项目,打造形成风光多能互补新能源产业基地。”山东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说。
▲ 内蒙古阿拉善400MW风电项目
不止甘肃,内蒙古阿拉善400MW风电项目是“蒙电入鲁”昭沂直流通道配套新能源项目,承载着山能做大做强陆上风电产业的期望,该项目预计2022年底建成发电。建成后,所发电量将通过上海庙至山东直流特高压通道输送至山东电网消纳,每年将可节约标煤约39.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9万吨。
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已经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能注资60亿元成立新能源公司,作为省级新能源投资平台,主导开发渤中海上风场。
▲ 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风机吊装
10月29日,由山东能源投资开发建设的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首批机组顺利实现并网,这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首个并网发电项目,创造了国内单体规模最大一次性建成海上风电项目等行业纪录。
这些只是山能在新旧动能转换当中的主动担责“一瞥”,更不用提其在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努力,可以预见,随着 “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 的企业愿景一步步走进现实,山能发挥国资国企的作用会越发明显,也因此让山能的外部开发之路一片坦途。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凭借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好品”,从2002年的山东能源人主动“走出去”,到2020年联合重组的新山能,2021年山能实施产业区域整合,再到如今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服务山东绿色低碳发展,山能外部开发的20年,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自身发展的需求,向着为保障山东乃至国家能源安全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转变,而这正是山能人乃至社会各界想要在山能身上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