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杭工作室
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再创新低。
据国家民政部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数减少49.8万对;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当年结婚登记数为694万对,今年上半年仅为2014年同期的一半,是什么在阻挡年轻人领证?男性和女性都觉得婚姻中自己吃亏了,那谁从普通人的婚姻中获利了?
两性的信任成本越来越高了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男性和女性都觉得结婚会让自己吃亏。
男性侧重于描述自己的经济压力,纷纷吐槽天价彩礼和三金要求。潜台词就是婚姻大幅度削减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女性则认为婚姻是对个体的束缚,比如生育成本、事业晋升、婆媳关系,她们觉得结婚生育就进入了生活牢笼,丧失了自身发展的可能性。
在当代年轻人心目中,婚姻不再是爱情的结晶,而是失去自由的开始。对于选择婚姻的人来说,利益绑定是必然的事情。在结婚之前,两边都在彼此试探、担心财产分配,既不愿意吃亏,又想好处落到自个头上,结婚登记数自然提不起来。当然,也有“真爱”不在乎财产分配的夫妻,但毕竟是少数。
当前,“大环境”并不算好,婚姻固定的成本对年轻人来说更加沉重了。房子,车子,孩子,这是婚姻的固定成本。前段时间一个很流行的概念“中产破产三件套”(贷款买房、老婆全职、孩子上国际学校),就是从此处延伸而来。
年轻人不结婚,是因为不想结婚吗?其实是因为不敢结婚、结不起婚。对于普通人来说,结婚的风险已经远远大于不结婚的风险。当风险预期高于收益预期,年轻人做出把婚姻踢出人生“必选项”,也只是一种理性的经济决策而已。
谁从普通人的婚姻中获利了?
既然男性和女性都觉得在婚姻中自己吃亏了,那谁从普通人的婚姻中获利了?答案是残酷的,获利的是社会。
一个很讽刺的现象,现在互联网上最能吸引流量也最招骂的话题就是性别议题,好像这两个群体天生就有着不可化解的矛盾。其实并不是,只是其他的矛盾太过尖锐,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无法大面积讨论。
就比如,很多矛盾的根源是在于贫富差距、福利制度,但结了婚之后都可以转移到另一半身上,把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封闭在小家庭中,减少社会治理成本。比如:“唉,老公一点也不努力,孩子每天开支好大,怎么办啊?”“唉,老婆太矫情,彩礼要那么高,现在不上班,就带个孩子还一直抱怨。”
男性的苦难被认为是女性的“贪婪”,女性的苦难是因为男性的“压迫”。但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吗?
反过来看,结婚登记数降低了,首先影响的是相应的消费市场。刚刚过去的七夕节,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不愿意再做“爱情买卖”了。鲜花、巧克力等传统浪漫象征销量直线下滑,#七夕浪漫经济降温#登上热搜,相比之下,以前七夕热搜关键词是这样:99朵玫瑰,999元酒店,9999的红包。浪漫经济似乎行不通了。
结婚登记数的下滑,也将直接导致相关产业链的下滑。摆在明面上的行业比如婚纱摄影、酒店酒楼、钻戒珠宝等,再深一点就是医院妇产科、母婴行业、教育行业,再深一点就是一些宏观数据了,比如出生率、新增劳动力、潜在房地产需求、社保缴纳人员及其金额。这也是为什么专家们会如此关注结婚登记数的原因。
结婚登记数下滑的影响是逐级梯次传导,且影响范围逐级放大的。这个现象也会催生一些新的消费模式与制度。比如,“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也比如,“单身经济”、“银发经济”乃至宠物经济正在迅速崛起。
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映射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面对结婚登记数不断下滑的挑战,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