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看不清?视野缩窄?警惕这种视网膜眼病

#怀化头条##怀化爱尔眼科#

您是否会出现夜晚视力不佳甚至黄昏时即活动受限?您是否感觉视力逐渐下降、视野进行性缩窄?怀化爱尔眼科医院提醒:如果上述症状存在,那一定要警惕一种眼科遗传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

一、什么是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简称RP)是一种遗传性眼病,主要影响视网膜(位于眼球最内层的薄膜,由感光细胞和神经细胞组成,是视觉形成的关键部位)。

简单来说,视网膜就像照相机的“底片”,负责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而RP患者的视网膜感光细胞(尤其是负责夜间视力的视杆细胞)会逐渐退化,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甚至失明。

二、早期如何发现?

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以下表现:

1.夜盲症:在昏暗环境中(如夜晚、电影院)看不清东西,常为首发症状。

2.视野缩小:视野逐渐变窄,像“通过隧道看东西”(周边视力丧失),可能会出现骑车容易碰到他人、走楼梯踏空等周围视野缺失的表现。

3.色觉异常:晚期可能出现颜色辨识困难。

4.视力下降:中央视力通常在晚期受损,严重时可能失明。

注意:症状进展速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中年后才出现明显问题。

三、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遗传因素:大多数与基因突变有关,可能通过显性、隐性或性连锁遗传(父母携带致病基因,孩子可能患病)。

其他原因:极少数患者可能因感染、药物或代谢异常导致类似症状。

四、如何诊断?

眼科医生会通过以下检查综合判断:

1.视力与视野检查:评估中央和周边视力

2.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是否有特征性色素沉积(如“骨细胞样”斑点)。

3.电生理检查(ERG):检测视网膜电活动,明确感光细胞功能是否异常。

4.基因检测:帮助确定具体突变基因,指导遗传咨询。

五、这种病能治好吗?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及盲目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目前仍无有效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随着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与RP相关的致病基因被发现,各种临床治疗手段、药物也在不断地研发,相信经过临床眼科与基础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人们对RP将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不久将来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来源:怀化爱尔眼科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