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最新资讯|SpaceX首次尝试「筷子夹火箭」成功;Anthropic CEO:强大AI可实现人类寿命翻倍

每日行业新闻

1、SpaceX 首次尝试「筷子夹火箭」成功

10月13日,美国东部时间8:25分(北京时间20:25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从位于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基地将星舰发射升空,这是星舰第五次试飞,并首次尝试用发射塔的机械臂在半空中捕获助推器以实现回收。

从直播画面上看,火箭发射六分钟后,一级超重型火箭与星舰脱离,并返回被一对巨大的金属钳子夹在空中,SpaceX称之为「筷子」。

之后,星舰二级继续正常飞行,在发射1小时5分钟左右,二级成功溅落印度洋,圆满完成预定任务。

星舰是迄今全球体积最大、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据SpaceX公司介绍,星舰配备了多台「猛禽」发动机,总高度约120米,直径约9米,火箭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一级助推器「超重型推进器」(Superheavy)和二级飞船「星舰」(Starship)。

星舰发射成功,对于人类航天史具有革命性意义,它能够一次性将100多吨物品送入轨道。星舰也是一枚完全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将大大降低太空活动成本,助力马斯克实现「火星梦」。

按照计划,星舰可以在地月轨道之间执行长期飞行任务,同时在火星任务中作为货船和载人太空船等。该火箭计划将代替大部分的猎鹰9号、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以及龙飞船任务。

2、Anthropic CEO:强大 AI 预计可实现人类寿命翻倍

近日,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Anthropic的 CEO Dario Amodei 发表了题为《Machines of Loving Grace:How AI Coulf Transform the World for the Better 》(AI能如何改变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的署名长文。

Dario Amodei曾是OpenAI的员工,在2021年创立Anthropic。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知名创业者,Dario Amodei在文章中谈到了「拥有强大 AI 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

他认为:「强大人工智能的积极应用清单非常长(包括机器人、制造业、能源等等),但我将重点关注少数几个领域」:

生物学和身体健康(Biology and physical health)

神经科学和心理健康(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经济发展和贫困(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和平与治理(Peace and governance)

工作和意义(Work and meaning)

在生物学和身体健康领域,Amodei预测 AI 生物学和医学将使人类生物学家在未来 50-100 年内可能取得的进展,压缩到 5-10 年内完成。

可以期待:可靠地预防和治疗几乎所有自然传染病、消除大多数癌症、对遗传疾病有效预防和治疗、预防阿尔兹海默症、改善对大多数疾病治疗、生物自由、人类寿命翻倍。

Amodei 认为,一旦人类寿命达到 150 岁,我们可能就能达到「逃逸速度」(指延长寿命的速度超过衰老的速度),为目前活着的大多数人争取足够的时间,使他们能够想活多久就活多久。

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健康领域,Amodei认为,未来 5-10 年内完成 100 年的进展,也同样适用于神经科学。AI 将通过传统的分子生物学、化学和遗传学,精细神经测量和干预,先进的计算神经科学,行为干预这四条不同的路径加速神经科学进展,以治愈精神疾病并改善大脑功能,在 AI 加速的 5-10 年内可能会实现大多数精神疾病的治愈或预防,像 PTSD、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成瘾等疾病得到解释和有效治疗。

3、月之暗面发布Kimi探索版,10倍搜索量自主解决复杂问题

AGI创业公司「月之暗面」正式发布可自主海量搜索解决复杂问题的 Kimi 探索版。

据悉,Kimi 探索版具备AI自主搜索能力,可以模拟人类的推理思考过程,多级分解复杂问题,并即时反思改进结果,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答案,帮助用户高效完成分析调研等复杂任务。

从数据上看,Kimi 探索版的搜索量是普通版的 10 倍,一次搜索即可精读超过 500 个页面。

在内部性能评估测试中,Kimi 的性能评估团队结合 1000 多个来自用户的真实长难问题,对比了国内所有的主流 AI 助手和搜索类产品,包括付费和专业版本,Kimi 探索版的回答准确性和完整性具备全面优势,综合性能超过同类产品至少 30%。

Kimi 探索版产品负责人表示,「如果 Kimi 搜不到的信息,那大概率用户也很难自己通过传统搜索引擎找到。未来搜索引擎会成为AI更擅长调用的工具,人只需要专注于提出好的问题,AI就可以结合模型本身的能力在庞大的互联网中自主海量搜索,不断反思迭代,更精准地定位所需答案。」

4、Meta 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LeCun:AI 威胁人类论完全是胡说八道

Meta 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Yann LeCun 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的担忧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complete B.S.)」。

LeCun 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位先驱,曾获得图灵奖,目前担任纽约大学教授和 Meta 高级研究员。他此前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在担心控制超级智能 AI 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如何设计一个比家猫更聪明的系统。

LeCun 认为,今天的语言大模型缺乏一些关键的「猫级」能力,如持久记忆、推理、规划和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他认为,这些模型只是证明了「你可以操纵语言,但并不聪明」,它们永远不会产生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5、工信部: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的注册用户已超 6 亿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表示,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的注册用户超过6亿,企业数量超过了4500家;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球前列。

6、深圳首支区级人工智能专项基金落户龙岗,规模10亿元,以「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为投资主线

今年以来,深圳龙岗区加快落实《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要求,推动设立全市首支规模1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推动龙岗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龙岗区人工智能基金重点围绕「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两条主线,100%投向人工智能领域,包括语音识别、人脸识别、AI芯片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终端和智能机器人等产品研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及重点企业等。

这是龙岗区首次与省属金融国企合作设立基金,由龙岗区引导基金与国内首家省级科技金融集团粤科金融集团共同出资发起设立;由国内头部母基金管理机构粤科母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在撬动省级平台资源等区外资本共同投资龙岗、成倍提升基金规模的同时,更好地发挥省属金融国企丰富的国企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经验,为龙岗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7、台积电计划在欧洲建立更多芯片工厂

台积电正计划在欧洲建立更多工厂,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以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消息称,台积电已经开始在德国德累斯顿建设第一座晶圆厂,并计划在未来针对不同的市场领域建设几座晶圆厂。

8、OpenAI 多智能体 Swarm 陷争议

OpenAI 应用 AI 研究员 Shyamal Anadkat 在昨天放出了全新多智能体框架 ——Swarm,瞬间在全网爆火。没想到,这个项目库却引发了一场风波。

年仅 20 岁的 Swarms Corporation 创始人 Kye Gomez 自曝,「OpenAI 侵犯了团队的知识产权」。

根据 Gomez 介绍,Swarms 框架是首个生产级多智能体协调框架。他所创立的公司 Swarms Corporation,专注于开创多智能体革命。

OpenAI 不仅窃取了名字、代码和方法。而且,从智能体结构的语法,到群体类对象,一切都是从如下代码库中窃取的。Gomez 对此警告,除非 OpenAI 对其投资,否则就会追究法律责任。

随后,Gomez 又发了一个更详细解释:Swarms 是一个已经运行了近 3 年的多智能体框架。到目前为止,有超过 4500 万个智能体在生产环境中运行,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保险和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9、英伟达CEO:特斯拉是AI领袖,将为下一代大众市场汽车提供动力

一些投资者认为,特斯拉的新款自动驾驶出租车和自动驾驶货车似乎不是这家电动汽车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放弃了投资。

这两款车都没有提供新车型的计划。特斯拉已经多年没有推出新车型了。而且,它也没有证明自己是自动驾驶汽车的领导者,而这将使它成为人类交通领域下一个关键进步的前沿。

埃隆·马斯克举办的特斯拉两款未来产品展示活动乏善可陈,第二天特斯拉股价下跌 8%。

然而,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特斯拉是行业领导者,提供自动驾驶汽车,并将演变为具有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他告诉雅虎财经,特斯拉「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

10、Meta 用 AI 生成北极光图片,遭网友怒喷

Meta 在 Threads 平台上发布了一组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北极光图片,并建议用户用 AI 来「假装」看到了这一自然奇观。然而,这一建议遭到了众多网友的批评。

Meta 的帖子旨在借势周四晚上美国罕见地出现北极光现象,宣传自家的 AI 服务,图片展示了北极光在金门大桥、城市天际线和摩天轮上方的景象。

然而,许多用户对 Meta 的建议表示不满。许多人认为,分享北极光照片不仅仅是为了炫耀,更是为了集体庆祝这一难得的体验,AI 生成的图片无法取代这种情感经历。还有人认为,AI 生成的图片缺乏真实感,无法真正捕捉到北极光的壮观和美丽。

每日投融资事件

1、亿铸科技2024年完成数亿元融资

近日,亿铸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融资。融资由知名海外基金领投,盛视科技、行至资本等跟投,原海外知名GPU公司 co-founders 追投。

亿铸科技始终专注于通过架构创新实现打破和降低 「存储墙」、「能耗墙」以及「编译墙」,面向数据中心、AI云计算、中心侧AI服务器等场景积极进行产品开发,为业界提供「软件容易用、Token成本低」的新一代AI算力芯片和系统方案。

2、医疗AI初创公司Abridge融资2.5亿美元,估值25亿美元

为医疗专业人士开发人工智能软件的初创公司 Abridge AI Inc. 正在筹集 2.5 亿美元的新资金。

周四,The Information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科技投资者 Elad Gil 和 IVP 将领投这笔投资。Alphabet Inc. 的 CapitalG 基金预计也将参与其中。

据报道,这轮融资的估值将达到 25 亿美元,较Abridge 去年估计的 2 亿美元大幅上涨。

Abridge 平台由内部开发的 AI 模型提供支持。该公司表示,其算法能够理解 14 多种语言和 50 多个医学专业的临床术语。此外,该公司声称其技术 明显优于其他针对医疗保健任务优化的 AI 模型。

3、多模态触觉感知技术公司「千觉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

多模态触觉感知传感器公司「千觉机器人」(Xense Robotics) 今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GL Ventures)领投,璞跃中国、交大菡源基金等投资方跟投。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商业拓展及人才招募,加速公司的成长步伐。

千觉机器人于2024年5月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公司专注于研发面向机器人精细操作的多模态触觉感知与智能技术——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与发展的提速,触觉感知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企业角逐的关键技术。

针对传统触觉传感器仅能感受压力分布以及空间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千觉机器人自主研发的触觉传感器可提供包括高分辨率三维力觉、动觉、滑觉等在内的多模态触觉感知信息,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与物理环境自主交互提供了全新的触觉感知能力,帮助机器人突破灵巧操作的瓶颈。目前,千觉机器人相关产品包括高分辨率多模态触觉传感器、触觉感知与控制智能化模组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