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首担出品人,电影《阳台上》京城遇冷,但它真的没那么差

文/蓝凤凰

去看《阳台上》之前,心里已经有了个它恐怕会是烂片的预警,100分钟的电影结束后,却意外地感觉它不仅不是烂片,甚至称得上“深刻”二字。导演张猛曾说,这是一部“弱者挥刀刺向弱者”的电影,但在结尾观众仍旧看到了救赎与希望。即使这希望表现得有些荒诞与寻常。

null

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在京城首映时被不少人批评看不懂、注水、莫名其妙。但是考虑到这是一部70%对话都以沪语完成,展现得是一个陌生到只有老上海才会感觉到亲切的上海的电影,京城观众吃不消这碗“上海八宝饭”倒也在情理之中。

null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主角一家三口挤在一处10平米左右的老房子里,搭出上下两层供三口人日常居住,仅仅这一幕就体现出上海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功夫来。主角的爸爸没工作也没什么上进心,主角妈妈靠打零工为生,一家人除了上海户口和老房子,一无所有。

null

拆迁关头,因为款项谈不拢,主角爸爸怒极攻心撒手人寰,而主角则将拆迁组小组长视为杀父仇人,要为父报仇。但他既没有一身健美肌肉,也没有一挥手跟在身边的几十个弟兄,只能采取跟踪和偷窥的方式来接近仇人。

null

为了更好地观察仇人,主角在能够看到仇人家阳台的餐厅打工,而后渐渐对仇人的女儿周冬雨产生了类似于暗恋的感情,但最后他发现周冬雨是个弱智,他所谓的仇人也不过是个袜子有了破洞还在穿,挨着过日子等拆迁款的另一个父亲而已,最终他放弃了复仇转身离开。

null

史上最丧的主角或许就是这部电影的男主,不爱说话没有社交,常年待在家里不工作,靠妈妈养,只会打游戏,房子没了寄住在舅舅家,甚至舅妈话里话外挤兑母亲的时候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

null

这么一个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有退休金、有房子住、有老婆有孩子,闲时老酒咪咪的妈宝男,选择将刀挥向与他一样的弱者。而导致拆迁款不公的幕后Boss到底是谁,电影从头到尾也没有提及,或者说没有必要提及。因为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弱者挥刀伤害另一个弱者。

null

这其中还夹杂着许多细碎的情节与情绪,反映的则是这些年上海如同坐了高速列车般发展的背后,活在底层的人们的互相伤害与互不理解。主角即使最后放弃了复仇,却仍旧会掏出小刀边走边在出租车车身上划上一条条痕迹。这不是一个救赎的故事,而是人世间真实的片段。

null

张猛的镜头语言仍旧那么“猛”,胶片拍出的颗粒感让这部电影自带复古滤镜。在影片开始的前20分钟,甚至给人一种这部电影是在讲述90年代上海的感觉。在拍摄跟踪戏份的时候,张猛更是直接以主角的第一视角进行拍摄,镜头极晃,观众看得头晕想吐但是也过瘾。

null

割裂感,是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感觉。就好像片中主角及舅舅一家的住所、主角工作的餐厅、周冬雨洗头浇花的阳台,都那么陈旧,陈旧得不像是如今的上海,也不像是各类影视作品中那个光鲜堪比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的魔都。

null

但这个“灰头土脸”如县城一般的上海,却是真实存在的,就在那些国际化街道的背后;那些因拆迁款而流血的故事也是真实存在的,就在新贵们推杯换盏、谈判合作的同一时间。那些被人遗忘的普通上海人的故事,终于被搬到了台上。电影看起来说得是人的故事,其实重点又不是人,而是最底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null

这部电影中并没有什么讨喜的人,就连周冬雨也并不那么可爱,即使她所饰演的是个智商仅仅10岁的弱智少女。在灰黑色的大背景下,她不过是个不那么灰色的存在而已。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素人演员,整个演绎过程还算是令人惊喜,完全演出了主角的怂与丧。

null

周冬雨除了在电影中饰演几乎没有什么台词,却是剧情发生转折的弱智少女以外,更是这部电影的出品人,据说对剧本一见倾心,甚至不惜自掏腰包也要拍摄出来。看了成片后,周冬雨的这份诚意确实能令人感受到。但是这部具有极强地域性壁垒的电影有多少人能看懂就不好说了。

null

​这些老上海的回忆与故事,莫说外地人,就算是新上海人也无法感同身受。加之上海人一直自带“排外”标签,就更让人对这部充斥着大量沪语对白的电影有抵触情绪。然而这个故事,如果不是这一嘴黏答答的沪语,换作爽利的京片子,说服力便大大下降。

如何平衡小众与大众,或许也是目前文艺院线电影面临的一种困局。不管怎么说,《阳台上》本身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绝不是什么烂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