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苏联大量装备性能平庸的反坦克枪?

为了对付铁丝网,英国人发明了坦克。为了对付坦克,德国人发明了反坦克步枪。

谁都想不到,最早的反坦克武器竟然是步枪。

早在一战期间,德军就发现英国坦克装甲厚度只有几毫米,而且装甲薄弱处较多。

只要使用大口径步枪或者普通步枪用特殊子弹,持续射击坦克,就可能造成坦克兵的伤亡。

德军很快发明了一种K子弹,由普通步枪发射。这种K子弹有着增量的推进药,并使用铁芯弹头。以90度射击装甲板,子弹有30%的概率射穿8毫米厚的钢板。在100米距离射击,甚至可以有机会射穿12毫米厚的装甲。

不过,这些都是理论数字。实战中,发现K子弹对坦克的用处不大,偶尔出现射穿装甲基本都是靠运气。况且这种子弹,对于步枪非常不友好,可能导致枪支提前报废和各种故障,严重的甚至会炸膛杀死步枪手。

由于K子弹不靠谱,德军在战争末期发明了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

M1918可以被看成一支放大的毛瑟M1898步枪,口径为13.2毫米,不再是7.92毫米。

该枪专门为反坦克使用,有着很多有趣的设计。

枪支重达18公斤,但强壮的士兵还是可以承受。枪支的精度不佳,只能在300米内保持较高精度。这倒也没什么,因为该枪想要击穿坦克,基本都要在一二百米距离射击。

枪支的长度很大,高达1米7米,差不多是一个士兵的高度。这支枪不太容易隐藏,也不容易携带进入狭窄工事,影响了它的伏击作战。

枪支后坐力喜人,德国士兵自称是“右肩打一枪,左肩打一枪,然后就去野战医院了”,也就是说一枪就能让肩膀受不了。

一白遮三丑,M1918的威力可以让这些缺点全部被忽略。该枪的13.2毫米子弹,可以在100米击穿20毫米钢板,300米击穿15毫米钢板。不过,M1918的射击要求较高,射手要尽量保证子弹垂直射中坦克装甲板,不然就容易造成跳弹。

M1918非常实用,一战结束前制造了1万多支。然而,德军士兵对它极为厌恶。当时M1918采用两人小组,射手携带沉重的步枪和同样沉重的子弹,一般自己带12发。副手就惨了,负责携带枪支的脚架,2个装着20发子弹的子弹袋,装着72发子弹的弹药箱,还要携带一支步枪或者手枪用于自卫。

有意思的是,副手本来不需要掌握射击技术,实际上却必须掌握。这是因为被士兵们怒斥为大象枪的M1918,可能导致射手的肩部挫伤,不能持续作战。

到了二战时代,各国仍然大量装备专业反坦克枪,尤其是苏联装备最多,总数高达40万支。

问题来了。

明明苏军装备了大量的坦克、自行火炮、反坦克炮,为什么还要装备性能低劣的反坦克枪?

原因也不复杂。

反坦克枪是苏军,唯一的单兵反坦克武器。

苏军的第一款反坦克火箭筒RPG1,是仿造德国铁拳的产品,研发成功已经是1944年底的事情了。当时距离德军投降不远了,RPG1没有大量生产。

除了火箭筒以外,英美和德国军队还普遍装备反坦克无坐力炮,比如美军装备M18型57毫米无后坐力炮和M2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

苏联设计过类似的武器,然而技术不成熟,无后坐力炮不能大量装备部队。

当时苏军大部队并不缺少反坦克重武器,尤其装备大量反坦克炮。

不过,反坦克炮是步兵团一级的重武器,一般配属反坦克连。

反坦克炮不可能配备给苏军一线步兵,只是作为团的反坦克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区区几门反坦克炮不能守住所有防线。苏军一个团的步兵,很多时候面对坦克时只有手榴弹甚至燃烧瓶,都只能在几米内使用。而坦克根本不可能靠近步兵阵地,而是在至少相距一二百米外开炮开枪,单方面屠杀苏军步兵。面对这些钢铁怪物,苏军步兵几乎等于赤手空拳,单方向被吊打。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一线苏军步兵提供基本的自卫能力,苏军这才大量装备反坦克枪。

同样道理,大家认为美军装备的火箭筒真的就是歼灭坦克的?

巴顿将军是这么说的:让步兵使用火箭筒去打坦克,是相当愚蠢的行为。坦克应该由各种重武器,比如我方坦克、坦克歼击车、反坦克炮甚至空军来对付。给步兵配备火箭筒,仅仅是让他们具备最基本的反坦克自卫能力,仅此而已。

既然都是自卫,那么反坦克枪一样可以胜任,至少在二战初期和中期是这样!

反坦克枪重量高达近20公斤,单兵仍然是可以带着到处跑的。只要一线步兵能够去的地方,反坦克枪就能够去,甚至可以配属到重点阵地的步兵班内。

以捷格加廖夫PTRD-41反坦克枪为例,到1942年底产量已经高达18.4万支,普遍装备部队。

PTRD-41性能还是可以的:在有效射程350米内,可以轻松击穿各种德军的半履带装甲车,击毁1型和2型轻型坦克,甚至也能击毁3型4型坦克的早期型(要射击某些部位)。

在苏德战争中期,PTRD-41就大为过时,只能在100米内击穿3型4型的侧后装甲,毕竟有一定作用。

大家要知道,即便是100米距离,对于反坦克步兵来说也是相对安全的。如果没有PTRD-41,苏军就要拿着反坦克手榴弹,冲到德军坦克几米外投掷了,伤亡率极高,形同自杀。

另外,反坦克步枪还有一定的持续作战能力。它们只需要2人的小组,1个人携带步枪,1个人携带100多发子弹。只要射手能够承受持续射击的巨大后坐力,它们可以连续作战,对付多辆坦克。

甚至德国人也很喜欢这种武器,将缴获的PTRD-41编入部队,并分别将它命名为PzB-783。

苏军的西蒙诺夫PTRS-41反坦克步枪,也是大同小异。它同样使用14.5×114毫米子弹,可以在100米内射穿40毫米装甲。

有意思的是,虽然PTRS-41是半自动步枪,可以连续单发射击,似乎比较先进。它的结构复杂,经常出现射击故障,苏军士兵不喜欢用它,而喜欢简单可靠的PTRD-41。

由于反坦克步枪的后坐力太大,半自动连续单发射击基本不可能,即便射手是一个壮汉。

伊万·卡马拉中将写道:“第一次使用反坦克步枪是在1941年11月16日,在彼得利诺-希里亚耶沃地区的第1075步兵团(第8近卫步兵师)使用8支反坦克步枪,在150到200米距离上,对敌方坦克开火。在那场战斗中,两辆中型坦克被摧毁。在随后的战斗中,反坦克步枪成功地打击了敌方轻型和中型坦克,射击距离为250到400米……1941年12月8日,卢戈瓦亚车站的战斗中,第35步兵旅的一个反坦克步枪连,让德军4辆坦克停止行动,其中一辆坦克的炮塔被击穿了18处。”

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参谋长库拉索夫上将在报告中,讲述了反坦克步枪在实战中的效果:“战时反坦克步枪的作战记录表明,他们在1943年7月之前,与德军轻型和中型坦克作战时最为有效,当时苏军的反坦克炮弹药供应相对较少。1943年下半年以后,由于敌人开始装备了配备厚重装甲的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反坦克步枪的战斗力大大降低。如今,具有良好射击精度的反坦克步枪主要用于打击敌方的武器阵地、装甲车和车辆。”

只是,反坦克步枪的时代很快就过去了。到了二战后期,无论PTRD-41还是PTRS-41,都不足以对付德军中型坦克。以PTRS-41为例,本来装备了20多万支,到战争结束时只有4万支在服役,其他都退役了。

需要说明的是,苏军反坦克步枪兵也不是普通人。

他们首先需要强健的体魄,以承担重达近20公斤的步枪和巨大的射击后坐力。其次他们一定要聪明冷静。反坦克步枪需要在近距离才能击穿德军坦克装甲,只能采用伏击战术,不能随便暴露自己,还要懂得把握时机。

最后他们要有极大的勇气。反坦克步枪射击时会有很大的光热和烟雾,很容易暴露枪手的位置。而德军坦克和步兵当然会立即还击,苏军枪手往往凶多吉少。

连续参与几次战斗的苏军反坦克枪手,能够幸存下来的寥寥无几。

这是勇敢者的游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