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Roomy 编辑|周长贤
是火种,也是寻路。
宝马入华的那一刻开始,故事的开端,便是如此。
那一年,是1994年,“骑自行车就像开桑塔纳”还是一个段子,谁也未曾想到不久的将来,“开宝马”成为新的梦想。9年后的2003年,华晨宝马落地沈阳……彼时,中国汽车工业,一场如诗如画的鸿篇巨制开始上演。
宝马成了其中重要的参与者、见证者、创造者。坚定的,喧闹的,如火如荼的,万物升腾的,一个国家奋起直追、工业重塑的故事,跃然纸上。
站在2021年的岁尾回望这些年的来路,总是会带着一些难以抑制的感慨。有人看到大江奔涌,有人看到百舸争流,历史毫不吝啬地写就了一幕又一幕的“激荡与伟大”。
作为激荡与伟大里不可或缺、分外亮眼的一个汽车品牌,宝马集团的故事有很多可以拿出来说。但是,在2022年宝马“迎新年线上年会“上,宝马集团全球财务董事彼得博士却选择了一句直击心灵的话。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感同身受者众多。过往的这些年,宝马始终有一种责任在肩的使命感,和大时代中追求强国复兴的中国一起寻路,一起奔涌向前。“谁也不能阻挡这个国家走向未来的决心”。
这样的决心,宝马一直都铭记于心,无论是过往,还是现在。“家在中国”,成为宝马集团中国战略再次升级的主题。
自2018年宝马宣布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升级为“在中国,为全球”之后,这已经是宝马三年时间里进行的第二次中国战略升级。
“中国优先”,是一句重如千斤的承诺。
一个产业兴一座城
回忆起2003年的故事,已经有些遥远。但是,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这位会用古筝弹奏《沧海一声笑》的儒雅高管,每每提及过往,总带着一些感怀。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
“就像一个孩子,我们在沈阳出生和成长。”他说,沈阳最奇妙的地方在于“speed of change”(变化的速度)。
此前,曾有媒体这般评价沈阳的工业复兴,“因一个产业兴一座城,并非妄言”。
从铲下第一锹土算起,19年的时间,宝马为沈阳乃至辽宁的工业振兴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魏岚德博士分享了一些数据,过去15年,华晨宝马一直是沈阳最大的纳税企业,仅去年纳税总额度就达到380亿元。
纳税数字,仅仅是一个缩影。寻路这些年里,有一个关键词始终伴随着宝马的发展,那就是“中国优先”。
一直以来,宝马都将企业战略与中国发展目标保持着协同,秉持“中国优先”原则,从传统燃油车时代开始,这个原则就被刻进宝马的DNA。
以最为贴近市场和消费者感知的产品来说,宝马在投放每一款产品之时,都做足了功课,“消费者需求”,亦是一句承诺。
2003年被称为中国车市激荡十年的起点,前来中国市场寻金的,无不壮志凌云。“欲称霸世界,先逐鹿中国。”
蹒跚学步的中国车市突然被拉到了全球聚光灯下。宝马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在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之后,宝马慎重地把第一款国产车型选定为BMW 3系。有人曾经说过:“无论年龄,人生总绕不开一台BMW 3系”。对于很多人而言,BMW 3系是宝马品牌运动精髓的代表。的确如此,很多人对豪华运动轿车的概念,皆来自于宝马。
有人说,宝马为中国消费者塑造了新的汽车文化理念。这绝不是一句妄言。宝马也早已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用多款车型无数次验证了这一思路。
在往后的多年里,无论是BMW 5系的国产,BMW 3系的换代,宝马集团都在致力于遵循着这一原则,尊重中国客户期望,每一款车型都要和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同频。
正是由于宝马对于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自2013年以来,中国市场快速成为宝马全球最大单一市场,销量稳步增长,且年增速多次超过平均水平。时至今日,中国市场销量在宝马全球销量中的占比已接近35%。
“每三台汽车就有一辆交付给中国客户。”彼得博士表示,这凸显了中德贸易的重要性。
每每询问沈阳当地人有好感的企业有哪些,宝马往往都排在前列,不仅连续多年是沈阳当地最大的纳税企业,还为辽宁经济的振兴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一组数据来看宝马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宝马集团在中国拥有约600家经销商和46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仅华晨宝马在2020年就从沈阳本地的供应商采购超过330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东北工业的现代化,是我在宝马身上清晰感知到的”,沈阳当地人如此说道。
“在宝马工作的30多年间,我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工厂,但沈阳的生产基地是开创性的。”魏岚德博士提及此,感慨溢于言表。
他一直强调,华晨宝马全体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3岁,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而沈阳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城,也随着宝马的发展不断焕发生机。
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的代表,宝马与华晨的合作不仅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典范,也可以说是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深度对接。于是,业界对华晨宝马有一个高度评价——全球汽车工业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先锋队,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排头兵。
如今,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工业4.0”科技应用的典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下一代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全球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堪称国内智能制造和可持续生产的典范。“这是宝马集团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这19年来,中国车市充满变化,从探索、成长,到躁动、转型,在这激荡的时代里,为了一直保持领先,宝马也不断调整着战略、人事、产品。
但所有的改变之外,有一个不变——“坚定地与中国同行”。
宝马,电动化与数字化,双线并行
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故事还在继续,智能化转型的浪潮已经奔涌而来。
在欧美车企对于电动化战略的轮番宣扬下,丰田在全球和德系车企开始了新一轮的死磕,狼堡的野心家们正酝酿着未来10年继续领导全球汽车业的可能性。
十年之前,“中国最重要”。十年之后,世界继续聚焦中国。
“中国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全球领导者,也是数字化的关键驱动力。”这早已成为产业共识。
“中国的动向将引领世界的方向。”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时代转型之下应采取的进攻步伐,宝马了然于心。“如何更懂中国消费者”,这是宝马自燃油车时代就擅长的事情。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
在这个被烘托而起的智能化时代,传统巨头的转型步伐似乎慢了一些。“特斯拉要做电动化时代的福特T型车,蔚来要做电动化时代的奥迪奔驰宝马”,各个都有一番雄心壮志,等着推翻老将们打造多年的江湖秩序。
与此同时,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成为中国发展的新战略,其关键是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增长并倡导循环经济。时间节点和转型风口的时效性,让“迫在眉睫”这四个大字,摆在了传统巨头的面前。
都在寻找新时代的答案,可是答案到底又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摸着石头过河的比比皆是,在德国车企大众“All in”电动化的时候,在新势力路数尽出的时候,早早布局电动车的宝马,给出了深思熟虑后的答案。
“面向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中国是最佳选择与最优伙伴。”宝马集团的中国战略升级,可以用一串“简单”的数字来描述。
“1”是指“中国优先”原则(China First);
“2”是指BMW和MINI两个品牌都要扎根中国;
“3”是指沿着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三个方向坚定转型;
“4”是在北京、上海、沈阳和南京的四个研发和数字化基地;
“5”是指2022年将为中国客户呈现的5款BMW纯电动车型。
“2025”代表即将在2025年到来的“新世代”车型;
“2亿”和“1.5”分别代表宝马集团到2030年的减碳目标和对《巴黎协定》1.5度控温目标的承诺。
这一系列数字和计划,勾勒出宝马电动化战略的轮廓。
首先,加快电动化步伐,2021年,BMW iX3在首个完整销售年预计销量可达2万辆。2022年,将为中国用户呈现5款纯电动车型,包括创新BMW iX、创新BMW i4,以及在沈阳生产的纯电动BMW 3系。此外,另一款纯电动旗舰车型也将在明年年内亮相。到2023年,宝马集团将在中国提供约13款纯电动车型。2025年,将是宝马战略转型的重要节点,宝马集团将推出“新世代”车型,届时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的四分之一将是纯电动车。
其次,持续投资中国。目前,宝马在在中国已经有四个研发和数字化基地,建成了德国之外最大研发和数字化体系,团队人数超过1800人,包括约600名软件开发人员。在中国的创新基地旨在将客户的愿望和需求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挖掘中国技术的潜力。明年,宝马将在沈阳和张家港落成三座全新或升级的新工厂。此外,宝马还在持续推进全国销售和服务网络升级。
同时,宝马不断强化与国内优秀电池企业、能源公司和高科技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展绿色电动出行的上下游产业链,并提升自身在电动车研发、生产和服务方面的综合实力。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从工业化体系到人工智能,从传统制造到万物互联,一步一步的产业升级,数字化进程正在走向世界的前列。
从战略广度来说,宝马打造适应数字化进程的策略非常全面,不仅在产品的服务上面,更深入到了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层面。“数字化不仅关乎技术,更是运营管理和企业思维的改变。”高乐表示。这个旅程任重道远,而宝马正在这一征程中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并不是单打独斗。在这个传统产业被改造着,裂变着,痛苦着,升华着的时刻,宝马又开始成为火种和寻路者,以“宝马初创车库项目”寻找携手并进的“科技创业者”,一起促进中国智能化时代的升级。
“创新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点。中国拥有很多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和大量充满激情的年轻的科技创业者。”高乐表示。在2015年,宝马便在全球建立了“宝马初创车库”,不仅可以帮助创新公司进入汽车市场,还成为宝马各个业务板块接触前沿科技的桥梁门户。
如果说电动化转型是车企破局的关键一步,那么数字化与创新就是国家战略下的宏观趋势。
“寻路者”宝马,正在双线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