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人是黑发还是黄发?

女真时期记载有黄头女真。满洲入关之初,据西方传教士《鞑靼征服中国史》记载,满洲人有红色胡子。看早期满洲的基因可能确有白种人的成份。下边就引用古代的一些记载:

由《金朝史》 的记载来看,满洲族的前身金国女真族具有部分西方雅弗白种人血统的成员。

据《金朝史》记载,黄头室韦,宋人称之为黄头女真。

《三朝北盟会编》卷3载:“多黄发,鬓皆黄,目睛绿者,谓之黄头女真。”

洪皓在《松漠纪闻》中说:

“黄头女真者,皆山居,号‘合苏馆女直’。其人戆朴勇鸷,不能别生死。金人每出战,皆被以重札,令前驱,谓之硬军。后役之益苛,廪给既少,遇卤掠所得,复夺之,不胜忿。天会十一年遂叛。兴师讨之,但守遇山下不敢登其巢穴。经二年,出斗而败,复降,疑即黄头室韦也。金国谓之黄头女真,髭发皆黄,目睛多绿,亦黄而白多,因避契丹讳,遂称黄头女直。”

由上述可见:

第一,黄头女真在南宋时就已经有此称呼,洪皓以为是黄头室韦。如果是黄头室韦在金时称黄头女真,说明他们已经加入女真族之中。

第二,在作战中,他们冲锋在前,是“硬军”,证明了他们是金军的先锋、主力军。可见他们也以女真成员自居。

第三,洪皓所说的避契丹讳而改称黄头女真,恐不确。避讳何以将同属于蒙古语系的近源之族,改称女真?由之证明,黄头室韦在金时已称黄头女真,融合于女真族中。

以上(摘自《金朝史》)

由以上《金朝史》 的记载来看,满洲族的前身金国女真族具有部分西方雅弗白种人血统的成员。

满洲族前身金国黄头女真族史料:

《三朝北盟会编》:“多黄发,鬓皆黄,目睛绿者,谓之黄头女真”。

《契丹国志》卷《诸蕃国杂记》《松漠纪闻》:“髭发皆黄,目睛多绿”。

《新唐书》《李多祚传》:“李多祚,其先靺鞨酋长,号黄头都督,后入中国,世系湮远”。

在宋代诗词中,有不少诗人都用“黄头”、“碧眼”来描述金国女真族特征,这也证明了史书所记载的事实,即具有雅弗白种人血统的黄头女真,在作战时,都是充当金军是先锋和主力军。

南宋进士周麟之,一度升任南宋兵部侍郎,他对金军女真的描述竟是:“黄头碧眼”。

《破虏凯歌六首》

——宋·周麟之

“莫怕南来生女真,皂旛罽马漫如云。黄头碧眼惊相语,切勿前逢八字军。”

古代中国典籍中有“黄头室韦”“黄头女真”“黄头回鹘”的明确记载。

如《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北狄列传•室韦黑水靺鞨渤海》:“室韦,契丹之别种,东胡之北边,盖丁零苗裔也。……分部凡二十余:曰岭西部、山北部、黄头部,强部也;……”

又如宋朝称龟兹回鹘国为“黄头回纥”,《宋史•外国传•于阗》: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历黄头回纥、青唐……”《宋会要辑稿》册197《拂菻国》: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十月六日,拂菻国贡方物。……次至黄头回纥……”

“黄头回纥”最直接、最显明的意思就是黄(头)发回纥。《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下《回纥下》:

“黠戛斯,古坚昆国也。地当伊吾之西,焉耆北,白山旁。或曰居勿,曰结骨。其种杂丁零,乃匈奴西鄙也。……故后世得其地者讹为结骨,稍号纥骨,亦曰纥纥斯云。……人皆长大,赤发、皙面、绿瞳,以黑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

《通典•结骨》称结骨:“身悉长大,赤色,朱发绿睛”。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则称:“坚昆部落非狼种。……其人发黄目绿,赤髭髯,髭髯俱黑者,汉将李陵及其兵众之胤也。”这里的坚昆部落是金发碧眼,红胡子。

中国诗人眼中的匈奴正是黄头发的,戎昱《苦哉行》:“匈奴为先锋,长鼻黄发拳”。

发拳即发卷。长鼻黄发卷的匈奴形象跃然纸上。此匈奴绝不是突厥,突厥和胡是有区别的,长鼻和卷起的黄头发是匈奴的一个显著特征,宣示匈奴是金发碧眼的“日耳曼/凯尔特人”。

事实上东汉画像砖胡汉交战图上的胡人头戴浑脱帽(因此看不到头发的颜色),无一例外的都是长鼻,其形象绝不是黄色人种。

如果说杜甫《悲青坂》:“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中的“黄头奚儿”还可解释为浑脱帽是黄色的话,那么戎昱的《苦哉行》则确凿无误地、毫无歧义地写明了匈奴的特征:长鼻黄发卷。

黄发种族还是战士种族,他们凶猛、不怕死,作战勇敢。在西方有高卢人和日耳曼人,在东方有秦人、匈奴和奚人,他们都是勇敢的战士。杜甫《悲青坂》:“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黄头奚儿敢驰突是他们勇敢的真实写照。

《金史·兵志》曰:“金兴,用兵如神,战胜攻取,无敌当世。曾未十年,遂定大业。原其成功之速:俗本劲鸷,人多沈雄。兄弟子侄,才皆良将。部落队伍,技皆锐兵。加之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劳其筋骨,以能寒暑。征发调谴,事同一家,是故将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齐。一旦奋起,变弱为强,以寡制众,用是道也。……”

(女真)惟其然也,故其兵力之强,乃为举世所罕觏。以少胜众之民族。考诸往史,殆无如女真者。女真初起,兵不满千。穆宗袭节度使后,为辽讨叛,募兵始得千余。太祖攻辽,诸部兵皆会,仅二千五百人。出河店之战,兵始满万。然天祚亲征,众号七十万,金人拒之者,不过二万。耶律余睹来降,引金深入,太祖亲临前敌,众亦不过万人。其追天祚于大鱼泺,则仅四千人耳。入燕之役,宗望以七千人先。其后伐宋,恒分两路,每路不过三万,已多杂他部族与汉人矣。

《金史》记载,靺鞨(读作"莫吉")本有七部,有五部去向不明。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读音“莫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

有学者依据史料证实,具有东方特点的匈牙利“马扎尔”族(Magyar)正是去向不明的五部女真靺褐中出走迁往匈牙利的部族。

金国有七个部族,其中有五个都下落不明,其实就是远征西方的匈牙利主体民族——马扎尔,读得快一点,其实就是女真靺褐(读音是“莫吉”,其实就是马扎尔)

匈牙利的姓氏结构与东方人的习惯是一样的,都是姓在前,名字在后。

据袁腾飞在讲座中说,在全世界国家中,凡是 姓在前,名字在后的国家,包括中国和日本共有六个,其中就有匈牙利。

有学者证实:“满洲族的祖先所使用的女真语,与现代匈牙利语进行了语辞比较,结果我们发现了一些前所未知的惊人的关联现象。紧接着,我们又将金朝女真姓氏系统与现代匈牙利人的姓氏系统进行对比,则发现了更为惊人的一致现象。

所以,匈牙利主体民族——马扎尔民族确实是从遥远的东北亚地区迁往东部欧洲的女真族先人靺鞨氏。

著名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诗文中曾写过,“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畔建立起国家?”

在女真先人靺鞨部落酋长中,确实有世世代代的黄头金发碧眼种族成员。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新唐书》《李多祚传》:“李多祚,其祖先世代是靺鞨酋长,号“黄头都督”,后入中国,世系湮远。至多祚,骁勇善射,以军功累迁右鹰扬大将军。”

李多祚是少数民族靺鞨出身的将领,故李多祚的传记排在《新唐书·诸夷蕃将》内。

作者JUNZUN5

满族文化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