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慑洋夷:郑成功的台湾赤崁城阅兵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阅兵都自带宣传效果。只不过有的是故意摆谱给自己看,其他一些则是针对敌人的震慑。尤其是在艰苦卓绝的围攻战中,握有主动权的一方往往会采取类似操作,迫使坚墙背后的对手丧失抵抗意志。

公元1661年,郑成功就在台湾前线搞过这么一次阅兵。虽然时间短暂、规模有限,却成功让赤崁城里的荷兰殖民者向自己投降。

西班牙人绘制的荷属台湾地图

当年4月30日沸晓,郑氏集团的几百艘战船突然横渡海峡,出现在荷兰人控制的台南沿岸。船上运有约25000名士兵,以及数十门威力可观的红衣大炮,足以压制数量偏少的东印度公司武装。由于是走鹿耳门的狭窄航道,又有提前联络好的几千岛民接应,只用不到两小时就完成第一波登陆。随后水陆并进,分别开往热兰遮城与赤崁城。

荷兰笔下的郑氏集团登陆台南

另一方面,毫无防备的荷兰人也如临大敌。由于本地种植园收入下降,以及前些年的地震和蝗虫灾祸摧残,彼时的荷兰殖民者力量衰微。特别是完工不久的赤崁城,原本就是为应付土著民变设计,并不具备高强度防御能力。只能硬着头皮出击,动员非常有限的火枪手与武装商船,冒险前去海滨阻拦郑氏前进路线。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反而让原本忌惮于西洋武器的郑氏兵丁有了自信。作为首要目标的赤崁城也被包围,无法同包括热兰遮城在内的其他据点保持联系。

郑成功登陆之初 荷兰守备队就遭遇重挫

正因如此,荷兰长官决定派2名使者前去接洽,准备以相对优惠的条件结束军事冲突。郑成功对此持开放态度,还有意让部署在赤崁城附近的部队做好准备,以比较饱满的状态迎接对方。显然是要以一场临时性阅兵,使洋夷将自己的实力尽收眼底。以至于根本没在红衣炮阵地挖掘壕沟工事,只为能让来着看着更清楚一些。

面对困境 荷兰当局决定派使者接洽郑成功

首先,荷兰使者遇见大批枕戈待旦的郑军士兵,而且会使用多种武器。有的把弓箭挂在背上,另一些人左手持盾、右手执剑,还有不少是双手拿着长柄大刀。除两臂和脚裸露在外,全体将士的上半身都穿着铁甲。只不过在不熟悉鳞片甲的荷兰人看来,这种如屋瓦般重迭排列的组合非常好玩。但也清楚其具有一定防弹效果,而且不影响穿戴者活动四肢。

荷兰人笔下的郑氏军队营地

此外,荷兰人一针见血的点出,郑成功拥有的火药和重炮质量欠佳。甚至需要靠两队叛徒过去的黑人兵作样板部队,确保本方与欧洲对手的差距不会太大。但真正堪用的还是弓箭手,大部分作战行动都依靠他们实施。其在远距离内发动攻击的娴熟程度,足以使东印度公司的步枪手都黯然失色。

弓箭手是郑氏军队的真正主力

近战方面,缺乏骑兵的郑氏集团只能用盾牌兵进行平替。他们采用典型的十进制编组,由1名队长幷督促其他人冲锋。通常以低头弯腰的姿势移动,能最大化利用盾牌的防护面积。在战斗中不顾死活地冲入敌阵,表现非常凶猛且大胆。哪怕許多人战死,还是像疯狗般毫不犹豫前进,乃至没功夫观察同伴是否跟随。

藤牌手是郑氏军队的主要近战力量

不过,最让荷兰人侧目的还要属郑氏铁人军。他们惯用的长柄刀被戏称为“肥皂刀”。经常被用来阻挡敌军冲击本阵,维持大部分队伍的行列齐整。倘若对手陷于混乱狀态,便化身为进攻箭头拼命追杀。

荷兰人也注意到郑氏的王牌铁人军

虽然赤崁城附近有12000名士兵,郑成功还是想将本方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荷兰使者就多次察觉,从眼前走过的士兵有些眼熟,似乎刚刚在其他地方见过。故而推测是同一批人轮番出场,尽可能让自己自看到装备优良者。因为谈判不顺,他们又被带到军营附近的小山,短暂观摩到炮兵火力测试。随后才登船返回一水之隔的包围圈内。

郑氏部队的攻城力量 基本靠红衣大炮维持

由于淡水储备仅能支撑8天,火药库存更是不够应付一次大规模攻击,赤崁城里的荷兰殖民者决定放弃抵抗。使者们在郑军营地的所见所闻,或多或少起到过“劝降作用”。至少对这座防御不够严密的市镇而言,承受12000人强攻是很难办到的事情。

然而,当二人折返回更加坚固的热兰遮城,针对相同情报的解读便截然不同。因此,郑成功的台湾战役被拉长到半年以上,险些因后勤问题而功亏一篑......

(全文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