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沙湾,口罩厂负责人何炬宁一脸疲倦的黑眼圈,面对每天打爆的求购电话,他一筹莫展。
口罩厂负责人每天面对很多求购电话。
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广州市、番禺区想尽办法支持疫情防控紧缺物资生产,保障企业尽快复工,这家位于番禺沙湾的口罩企业复工,从年初三开始加班加点,火力全开,工厂四条生产线,20多名工人每天工作十多小时,目前每日产口罩达到3-4万只,如果不是由于原材料供应紧张,该厂的产能还可以达到5万只。
南都记者探访这家民营口罩厂。
2月7日,从广州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南都记者来到番禺沙湾,经过重重的测体温关检查站,记者来到这家民营的口罩厂,由于近期口罩属于战略物资,实行战时生产状态,口罩厂外围有多重安保,保证口罩厂免受外来侵扰,加快生产速度。
“近期我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口罩厂负责人何炬宁说,很多企业都为了能如期复工,纷纷求购大批口罩,但目前口罩纳入广州市统一计划调配,口罩优先供应一线医护人员。
据了解,一只医用口罩的材料,主要由无纺布、熔喷布和耳带等三部分组成,口罩一共有三层,两层无纺布,夹着一层熔喷布,其中熔喷布起着最重要的功能,它能隔绝飞沫和细菌,在医用口罩的有效期内,能隔绝99%的病毒和细菌,保护佩戴者的口鼻安全。
医用口罩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口罩的布材的切割,将材料按顺序叠好后定形,装上耳带就可以了,整个操作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不过为了保证口罩做到无菌状态下出厂,必须在包装后进行微生物培植测试,正常情况下,如果口罩在完成生产后14天内,抽烟检测的口罩内未发现微生物,才能达到无菌口罩出厂标准。迫于当前口罩需求的压力,该厂将检测时长压缩到7天,但这种口罩不能叫无菌口罩,只能叫灭菌口罩,能够满足一线护理人员的防护需要。
这就意味着,即便2月4日生产的口罩,也要等到最快2月11日才能出厂投入供应,这就是为什么口罩持续供应紧张的原因之一。
然而,更让人着急的是,目前口罩的原材料之一,耳带供应紧缺,已成为影响口罩生产的短板之一。何炬宁说,目前口罩耳带主要生产比较多的在江浙一带的企业,广东也有少量企业生产,目前企业普遍遇到一个问题,工厂老板到位了,工人还在老家不能回来。
番禺该口罩厂也遇到这个问题。大年初三,企业的管理人员纷纷到位,车间管理、财务会计等,大多是番禺沙湾本地人,但工人大多来自粤东粤西一带,由于交通管制等种种原因暂时不能到位,只能组织本地的村民成为临时工,投入生产,由于临时工技术还不够熟练,产能一下子难以有大的提升。但总体而言用工难的问题,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得到解决,就是原材料缺货的问题,仍然制约着产能的进一步提升。
在当前的形势下,记者从广州市番禺区了解到,番禺区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企业复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最大努力在防疫物资供应环节挖潜,帮助企业扩大产能。
一是摸清底数全力促复产。番禺区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镇街全面摸排辖内医疗用品企业,建立企业联系机制,每天到重点联系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跟踪生产产能、现有库存、原材料、用工、生产状态、复工时间、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实行企业复工、产能、物资用工需求等信息动态更新,采取“一企一策”大力抓重点企业落实复工复产,促进口罩等防疫紧缺物资产能企稳。
二是入驻企业贴身跟踪服务。在当前疫情防控一级战备关键阶段,对辖区内多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安排专人入驻,帮助企业现场把控产品质量,现场提供咨询服务,现场掌握企业生产状况。截至目前,专门安排的4名公职人员已驻厂12天,现场收集企业存在困难15条,并将问题分别报送给相关职能部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购买机器难,购买原料难等问题。
三是解决用工成本上涨问题。积极帮助企业申请上级资金支持,目前广州市工信局奖励10万元一次性补助已拨付到厂,省工信委正在协助申报保障奖励资金。在省、市支持的基础上,对扩产、转产生产线企业番禺区已制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给予企业进一步服务支持。在协调原材料供应方面,积极协助企业多渠道寻找原材料供应商,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上述口罩生产企业预订了两台新增设备“医用平面内点耳带口罩电动口罩机”扩大生产,但目前没有现货且供应紧俏,难以确保到货时间。番禺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向上游设备生产厂方协调催快设备到货,帮助增加产能,同时申请了市给予购置设备费用50%的补助。
采写:南都记者 吴广宇 实习生 洪沁玮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 李冠祺 梁炜培 余加明 通讯员 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