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热血同行聊军事之二:艳势番喜欢的马克沁啥来头,李鸿章买不起

上一期文章,我们已经设定了《热血同行》是军事题材影片的大背景,一部热血青春励志剧带来了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让人叹为观止、精神上为之一振。本期,我们在聊一聊《热血同行》第一集里出现的重机枪,马克沁和加特林。

黄子韬饰演额尔吉·崇利明贵为神机营正白旗副都统,手下瘟狗从白种人那里通过“黑吃黑”的手法“买”回了军火,这批军火里都有啥?重机枪、步枪、手枪和子弹。其中,额尔吉·崇利明和手下众将最喜欢的就是马克沁重机枪了。

马克沁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量的自动武器,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1884年获得专利,口径 11.43毫米,枪重 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 (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马克沁重机枪的弹容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理论射速 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 100发/分。

对于这些技战术指标,瘟狗在第二集里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且进行了军事专业研究生喜欢的“对比方法”。对比研究的对象是加特林机枪。瘟狗在居中指出,加特林机枪的射速只有每分钟200发,这个数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加特林机枪于1861年发明,1865年进行了升级,4管改为6管,1866年装备美国陆军,1868年升级到了10管。1870年,英国开始生产加特林机枪,沙俄也采购了加特林机枪,更名为戈洛夫机枪。但是在1903年,加特林机枪的射速就达到了每分钟200~00发。当然,加特林机枪的性能的确比不上马克沁,不然也不会被马克沁、勃朗宁和哈其开斯机枪取代,被当作废铜烂铁进入到历史的垃圾堆里面,退出了战争舞台。

历史上,清朝也曾经去西方采购过马克沁机枪。1884年,马克沁在伦敦举行新枪发布会,向与会者展示新枪的威力,马克沁机枪如雨的子弹竟然打断了大树,让参会的李鸿章大为震惊。不过在目睹了马克沁机枪的巨大威力后,李鸿章却并没有大规模采购。李鸿章在观看马克沁机枪表演后,说了句“太快,太快”,还说了句“太贵,太贵”,意思是马克沁机枪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射速太快,子弹消耗巨大,中国武器制造业落后,军费又不富裕,连步枪子弹都供应不上,别说马克沁机枪这种烧钱机器,一分钟几十两银子就没了。

李鸿章虽然没有大量采购马克沁,但买了几挺带回去研究仿制,仿制外国武器装备,一直是中国人的强项,从李中堂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四年后,金陵制造局成功仿制了马克沁,取名赛电枪。但是,赛电枪还是没有大规模装备,原因还是没有钱,在欧洲马克沁打一分钟几十两银子,在中国也是一样,采购和自制都打不起。

那么,清朝的银子都干什么去了呢?基本上都上太后老佛像给花了。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任总理海军衙门,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为慈禧庆生而用。反观东部近邻日本,天皇省吃俭用,皇后甚至还把自己的首饰给捐了出来,日本为甲午海战准备了1.6亿两白银的预算,相比于清廷的150万两白银,战争的胜负就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战争打的是什么,是人和钱,海战用不上太多的人,就剩下钱了。

致谢:本文相关题材由退役军官、“北京八岁”老师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