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时代,靠什么吸引小读者重回书本

“现在有各种娱乐和获取资讯的方式,但我相信书本难以替代,尤其是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人生起步阶段关键的阅读时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周末,第11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现场人头攒动。首次参展的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卡琳·潘萨呼吁,“让更多小读者亲近书籍,从书本中学习,从书本中娱乐,更从书本中获得实现梦想的力量。”

在数字技术日益发达、大小屏充斥日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倡导对纸质阅读的坚持?尤其是在面向青少年的童书行业,当人工智能成为人类记忆、计算、想象和创造的新起点,儿童阅读在其中扮演怎样的新角色?

为阅读注入创意互动感

作为亚太地区领先的专注于0-16岁童书出版及儿童内容的展览,本届童书展汇集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497家国内外童书出版商与企业,国际展商数量创新高,相关交流和阅读推广活动达353场。

全球范围内文化深度融合,包括童书在内的出版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读者规模依然庞大,触达工具变得更多。”以“少儿出版的转型与重塑”为主题的专业论坛上,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黄璜对少儿出版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对技术的灵活使用与有效驾驭,将为童书注入更多创意和沉浸式互动感。

“策展思维”正是吸引小读者重回阅读的关键要素之一。与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作品展并置的“童书+编织想象:当童书遇见时尚”特展现场,精选出150多本国内外优质图画书,有些书中不乏游戏元素,比如摸摸服装面料的质地,在书中给小动物戴上不同款式的帽子等。特地从苏州坐高铁来逛展的陆先生和女儿边读边互动。展览现场既能一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服饰搭配,也能看到草间弥生、可可·香奈儿、保罗·史密斯等时尚大师的人物生平与创作理念,还可从《金绣娘》《黎族织锦与大力神》等本土绘本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

“在历史长河中,时尚一头连接着传统,一头连接着创新。时尚离孩子并不遥远。书籍的教育作用包罗万象,可以是普及知识,可以是视觉艺术,也可以是情感与美育。”特展策展人、博洛尼亚大学品质生活研究系教授玛切拉·特鲁西谈到,许多图画书讲述了爷爷奶奶如何用编织连接家族与社群,从中孩子能体会到“仪式感”的重要性。对衣着的审美,也能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

童书展不少活动从阅读出发设置了互动环节。比如,童书IP“小品一家人”自2018年问世累计播放超550亿,从原创动漫到图书活动,“小品一家人小学霸大闯关”设计了“找不同大闯关”“脑筋急转弯大闯关”“错别字大闯关”“成语大闯关”等趣味关卡。小品和他的朋友们通过大屏幕与现场小朋友互动,鼓励他们参与。小读者纷纷化身闯关小勇士,凭借智慧和勇气,跨越难关。现场题型灵活多变,兼趣味性与知识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实现“玩中学、学中思、思中用”。

重塑AI时代的学习力

在AI时代,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传统阅读理解和词汇掌握,更扩展到了信息筛选、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情感智能等多维度能力。牛津大学出版社市场部负责人应蓓华说,“阅”不仅是书本或文字阅读,更是对不同体验的“阅历”。

“纸质阅读与技术应用并不矛盾。我们并不拘泥于纸质图书的形式,开拓创新多媒体数字形式,打通视听说,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比如“牛津话”系列读本巧妙地将教育洞察与儿童阅读相结合,通过故事激发创造力和情感智能。“优质阅读内容应以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方式来规划,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小读者获得基础启蒙,打开学习和思考的大门。”

“新技术的发展使儿童掌握更多新功能,如扫描杂志二维码可听音频看视频,让孩子了解文字、图片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巩固他们的语言能力,并提升观察能力、精细动作的操控能力。”中法文化交流与少儿出版特别活动现场,法国巴亚出版集团国际部经理艾曼纽·玛丽以新蕾出版社推出的《百科探秘·动物星球》《百科探秘·玩转地球》刊物为例谈到,好的少儿科普杂志能唤起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让技术成为阅读的“辅助”,为儿童提供练习、实践的科学活动,培养独立主动精神。

不难发现,较往年本届CCBF更注重少儿优质IP项目的展销。天地出版社“口袋里的超级坦克”系列、“汪汪队立大功”系列、“小品一家人”系列、郑春华奇妙绘本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图书,受到家长和小读者欢迎。形式全新、视角独到的《大唐诗人信息图》,主打创意和文本独特性等。

“好内容是压舱石,现在‘活得比较好’的出版机构都不是依靠全品种,而是双效合一的头部产品。”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妍认为,寻找摸索打造精品的路径和模式,是童书出版当下的首要任务。

作者:许旸

文:许旸图:主办方编辑:李婷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