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他首次在年初向联邦会议发表国情咨文,提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艰巨任务”,并提议对修改宪法举行全民公决。随后,他又接受总理梅德韦杰夫领导的政府全体辞职,并迅速提名新总理。
一连串重要政治动向,传递出什么信号?分析人士认为,梅德韦杰夫“转岗”,公开解释是与宪法修改有关,但结合国情咨文中的治国理念,更直接的原因可能在于普京迫切需要以新鲜力量推动俄经济发展。而国情咨文中的修宪提议,则暗示普京开始为“2024后”投棋布子,通过增加政治系统内部相互支撑、辅佐、监督、牵制,确保继续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发挥影响力。
刻不容缓的任务
15日,普京向俄联邦会议发表年度国情咨文。相比前两年直至2月、3月才发布国情咨文,今年普京干脆把发布时间挪到1月中旬。
普京指出,首次在年初发表国情咨文,是因为“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解决国家当前在社会、经济和技术领域面临的艰巨任务”。在70分钟的讲话中,普京把艰巨任务分成几部分,最突出的两点集中在内政领域——
一是提议对俄罗斯宪法进行“根本性改变”,包括限制将来总统职权、扩大议会上下两院权限、强化俄联邦国务委员会地位,等等。
二是用了很大篇幅谈到要有力提振俄罗斯经济,增强俄罗斯的科技基础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普京指出,到2021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应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普京公布国情咨文数小时后,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政府辞职。他解释辞职理由时表示,普京已经作出一系列改变指示,那些变化方案一旦付诸实施,将“改变我们权力的平衡”,涉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体系。政府应该向总统提供为实现变化而做出必要决定的机会。
普京同意辞职请求,感谢梅德韦杰夫所做工作,任命后者出任即将设立的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并请俄政府充分履行职责直至新政府成立。
随后,普京向议会下院(杜马)提名俄罗斯联邦税务总局局长米哈伊尔·米舒斯京担任新一任政府总理。
“金色降落伞”?
西方媒体纷纷用“政坛震动”(shakeup)形容突如其来的变化。
美联社报道,这是俄罗斯大约20年来第三次见证以出乎外界预期的方式实现领导层变化。1999年,时任总统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由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普京出任代总统;2007年,即将结束第二个总统任期的普京力挺相对低调的梅德韦杰夫出任下届总统。
解读这一次的变化,首先,梅德韦杰夫为何辞职?
对此,中方专家和俄方专家都认为,结合普京国情咨文中的治国理念,“小梅哥转岗”更直接的原因可能在于普京迫切需要减轻政治经济压力,以新鲜力量推动俄经济走出困境。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冯绍雷认为,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经济低迷,其中不仅有制裁因素,也有俄罗斯经济自身的深层问题。在此背景下,俄民意受到较大挫折,近一年尤其明显。
“这一现状,与普京倡导的在有限时间内将俄经济提升到一定高度、重回世界最强国家行列相矛盾。普京意识到必须有所作为,因此起用新人,更改思路,提振人心,全面部署,为俄经济走出困境提供有力推动。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冯绍雷说。
“另一方面,梅德韦杰夫说辞职与修宪有关,这种说法肯定也是有道理的。”冯绍雷说,“我不觉得像西方媒体说的,这是在暗箱操作,而是普京在为之后的布局做深入考虑。”
在冯绍雷看来,从国情咨文解读,普京想在未来几年推动并形成一个工作框架,服务于宪政体制的逐步转变,尤其加强议会、政党对行政系统的监督和辅佐。这就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需要一批非常重要的人士作为他的杠杆。对梅德韦杰夫的新任命恰恰是普京构建未来工作框架的一个方面。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冯玉军指出,人事变动与国情咨文中提议修宪、实现权力重新布局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首要原因。“普京面对复杂经济形势,需要减轻政治压力。政府解散能够减轻压力。”
俄罗斯舆论认为,俄政府辞职是为了让更多懂经济的人进入内阁,是对民众要求政府改善民生的回应,也是为了配合普京提出的修改宪法建议。
另一个问题是,梅德韦杰夫接下来的仕途会如何?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表示,梅德韦杰夫没有“靠边站”,普京在过渡阶段仍然需要他。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小梅哥”处在普京阴影下,缺乏引导国家发展的实力,可能淡出权力核心。
冯绍雷认为,“普梅”关系众说纷纭,但目前看似仍处于正常状态。此次“转岗”属于工作调动,而且安全会议是俄罗斯非常重要的机构,从叶利钦时代至今,始终在加强国家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但涉及国家安全事务的议程,还包括重要干部的任命,是对总统的重要辅佐。
“而且,尽管梅德韦杰夫与普京在施政方式上各有侧重,但仍旧是普京难得的伙伴和帮手,忠诚度更是毋庸置疑。”冯绍雷说,“与叶利钦相比,普京用人原则不太一样,他尽可能维持对原有干部的信任和使用。人员留用程度高得多。更何况梅德韦杰夫是普京多年的同学、同事、伙伴、忠诚追随者,而且俄罗斯的政治框架需要丰富完善,填补空白,需要有人辅佐普京实现政治理想。”
“这是一个‘金色降落伞’,意味着梅德韦杰夫处于备用状态,因为安全会议是普京最亲密的小圈子,”莫斯科卡内基中心高级顾问亚历山大·鲍诺夫说。
布局“2024后”
除了关注梅德韦杰夫的辞职,外界把更多注意力聚焦普京为俄罗斯政治权力过渡做出的安排上。这位经历4个总统任期、民意支持率超过60%、被网民昵称为“ДяДя Вова”(普大大)的领导人将于2024年卸任总统。
《纽约时报》等不少媒体把国情咨文中的信息“转化为”以下猜测:第一,普京是不是要延长任期?第二,普京通过提议赋予议会和国务委员会更多权力,弱化部分总统职权,是否想领导上院/下院/国务委员会,甚至重新担任总理,以便巩固和扩大对权力的掌控?
冯玉军认为,从国情咨文中看,普京着眼于长远的政治改组,以应对“2024后”问题。他提议修宪,是为了削减总统权力,使权力更分散,通过保持平衡、相互掣肘,实现某种程度的集体领导,防止出现一个大权在握的新总统。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普京任期届满后“平安着陆”,又有利于他对俄未来政治生活持续发挥影响力。
“事实上,猜测普京届满后具体会做什么职位,没有实际意义。因为4年时间,莫斯科会视形势变化做出灵活调整。我的判断是他充当总统、总理等一线要职可能性不大。”冯玉军说,“重要的一点在于,确保普京无论担任什么职位,都树立核心政治地位,保障未来政权架构的稳定性,继续让普京思想成为重要执政理念。”
冯绍雷认为,包括俄智库瓦尔代国际俱乐部主席谢尔盖·卡拉冈诺夫教授在内的俄方高层精英,早就在议论“2024后”议题。
“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普京有很多选项,所以不排除各种猜测成为现实。但普京最基本的思路是,在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政治更替过程,既保持总统制,又适当增加议会权力比重,更有效地与总统制配合监督。这对西方发达国家尚且是难题,对国情复杂的俄罗斯更不容易。解决‘2024后’问题一定要提前运筹和部署。”冯绍雷说,“虽然俄罗斯跨越2024的前程不会平坦,但是,当下的调整和部署,还是使人们对未来寄予期待”。
普京的长期顾问格列布·帕夫洛夫斯基称,普京是一位精明的战术家。他喜欢保留多种选择,而不是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并坚持下去。根据公众情绪和当时出现的风险,他将赌注押在短期操作上,确保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在必要时掉头或改变方向。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修宪后,俄罗斯变成“总统-总理-议会”三驾马车格局,分权职位中将诞生更多潜在接班人人选,便于普京遴选。冯绍雷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州长选举还是其他场合,普京已经把注意力投射到政府系统之外,对议会、政党都予以高度关注。
“通常而言,总统接班人有惯性升迁轨迹,即副总理—总理—总统,但也有例外情况。现在普京是否有其他推举未来领导人的方式,不得而知。但如果通过修改宪法,令整个政治系统提升活力和有效性,普京接班人就容易有更多来源选项。”冯绍雷说,“普京对未来人选的偏好是:低调务实、有魄力、政治敏锐、具备强大个性。这一人选的可靠程度和业绩,需要2—3年时间检验和认可。这也是普京谨慎地提前三四年就开始政治布局的原因,以便留出调整余地。”
冯绍雷说,普京为“2024后”布局,与去年2月普京核心智囊苏尔科夫发表的《长久的普京之国》存在逻辑关系。文章重点是强调普京造就的政治体系,即使普京离开后,仍将长期运转和维持影响力。“我觉得俄罗斯未来的发展还是会在两个取向(西方模式构建还是本土模式构建)之间不断争辩,所以推进宪政改革会面临较长的过渡阶段。况且眼下俄罗斯内部和外部环境都非常艰险,所以政治转型、国家建构过程一定比其他国家复杂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普京这么早就着手,设置未来政治更替的议程安排。”
“圈外人士”如何作为
除了上述两个最大的关注点,外界也对新总理人选投来好奇的目光。他能否帮助俄罗斯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境,实现国情咨文中的目标?
外媒称,即使是在相对低调的俄罗斯政坛,被提名为新一届政府总理的米哈伊尔·米舒斯京也显得有些名不见经传,甚至没登上外界对新总理潜在人选的猜测名单。
现年53岁的米舒斯京具有工科背景,职业生涯早期就在政府部门从事与税收有关的工作。1998年,他获任联邦税务局副局长;1999年3月,他开始主管税务和征税,在这一领域施展拳脚。此后,他先后执掌联邦不动产地籍管理局、经济特区管理署和俄罗斯联合金融集团。2010年以来,他一直担任联邦税务局局长一职。
米舒斯京在税收领域政绩出色。路透社报道称,他改善税收程序,使俄罗斯过去十年的税收收入增加一倍多,因而广受赞誉。市场参与者认为,由于他的工科背景,成功将俄罗斯税收工作带入数字时代,使个人和企业缴纳税款更加方便。
此外,和普京一样,米舒斯京也喜欢冰球,是俄罗斯CSKA冰球俱乐部监管委员会成员。
分析指出,提名一位经济财税领域出身的技术官僚出任总理,一定程度上是回应民众提振经济的呼声。政府必须专注重要的国内议程,米舒斯京被提名为俄新一届政府总理,是为了在内阁中安置有能力的领导层。
观察人士认为,米舒斯京可能不会发挥独立作用。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客座学者塔季扬娜·斯坦诺瓦娅认为,米舒斯京技术官僚色彩浓厚,“他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也不受选民欢迎,也不属于普京的核心圈子”。《卫报》认为,米舒斯京不太可能成为普京的接任者。
冯玉军认为,米舒斯京最近反复提到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对民众来说是一张值得期待的新面孔。但想改善俄罗斯发展状况,可能十分艰难。俄罗斯今天的经济困局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和制度性因素。如果问题不根除,恐难走出低速增长。而有些问题同样也是俄罗斯为“2024后”布局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打破既得利益集团格局,推动国家社会民生发展,将是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