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观察站丨湛江开通地铁了?

湛江开通地铁了???

日前一条视频把湛江带火了,网传湛江某地铁车厢上,一位老人在高峰期乘车时发现没有座位,就要求一名坐在爱心座位上的小伙子把座位让出来,没想到小伙子用一副义正言辞的口吻说道:你对国家没做任何贡献。你要是做了贡献,我让你都可以,知道吗?

湛江日报早早便辟谣了——这里不是湛江!

但对于湛江网友来说,关注点却不在让不让座的问题,而是......

湛江根本没地铁!

为啥湛江没地铁

湛江为什么没有地铁?有不少在广深等发达城市工作一两年的务工者回到湛江后都会不约而同地吐槽:湛江为啥不建地铁?

当然了,最表面的原因就是

没钱!

然而,湛江不建设地铁的原因还真不限与此。

听小凤给你慢慢解析

湛江也有一个“地铁梦”

事实上,湛江并非没有建设地铁“野心”,早在《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于2013年7月8日向市民公示时,便已经体积规划建设两条地铁线。

而在不久前,也有网友流出未得到正式认可“地铁建设规划图”

毕竟,地铁是一座城市实力的彰显,所谓“地铁一响,黄金万两”说的就是地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而近年来湛江一直把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工作重点,所以强大的城市内部交通能力是湛江能否快速达成这一“成就”的重要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湛江市区的南北带状格局正在慢慢改写当中,逐步转为十字型格局,东西轴线逐渐形成。而整个大湾区的产业、经济、文化等要素溢出主要通过交通线来实现,地铁将会起到湛江对接大湾区的大动脉作用。

既然地铁的建设对湛江如此重要,为何几届政府都没能建设起来呢?

“水太多”“风太大”“地太松”

首先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湛江“水太多”。相信在湛江开车的朋友都有被“淹”过的经历,湛江正好地处于北回归线上,夏季雨量十分充足,而台风又会对湛江造成难以预测的损害,虽然当前湛江应对台风的经验和能力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不差,但也依然存在着不小的风险,修建地铁的难度非常之大,万一施工现场被淹,后果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拍胸口说“责任我负”的。

同时湛江的“地太松”,湛江地质相对而言不够稳定,对比起北方的土地而言,湛江的地质环境更为松散,这样的的地质条件对地铁修建工程是一项相当大的挑战。

成本过高动摇建设决心

据研究表明,修建地铁每公里的价钱在七亿元左右。这个成本比修建高铁还高。地铁路线动辄几十公里,而且在地下轨道完成建设之后接下来还要建造相关的基础设施。资金的空缺是很大的问题。国内当前大部分的城市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暂停了地铁的建设。

地铁的建造除了前期投入的成本巨大以外。在投入运营之后,想要盈利也是十分的困难。地铁的票价是根据公里数来确定价值的,但是最高的价格也在十元左右。因此就算是地铁内人流众多,每天的盈利也就在几十万之间。相比起前期超过上万亿的投入,地铁想要回本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对于湛江这类三线城市而言无疑明显存在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自身硬件远不能达标

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其中,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由100亿元、1000亿元调整为300亿元、3000亿元,门槛提高了3倍

国家为什么这样做?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家正在控制地方债、防范金融风险,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公益特征明显,会加重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债务负担,所以中央要严控。

而湛江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78亿元,并未达标。所以尽管2020年湛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100.22亿元,却仍然不能达成建设地铁硬性指标。

考虑到本来建地铁就是一个十分耗费财力和人力的基础工程建设,需要的投资非常的多。这就涉及到开头所提及的回本问题了。地铁的客流量不得不考虑时间这一变量的变化,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客流量可以得到保障,或者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但是在其他的时间,地铁内部甚至可以用空空如也来形容。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巨大的基础城市人口量来保障的话,肯定是处于“血亏”的状况。

综合来看,短期内湛江市不具备申报地铁建设项目的条件。但湛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自然有它独特的魅力,虽然目前还没有经济条件和实力去建地铁,还是应该将更多的财政应该放在解决民生和就业问题上,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搞旅游开发,创造就业岗位,让在外的务工农民工尽可能在家乡安居乐业,获得发展机会,提高本地人均收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达到修地铁的标准,和修地铁的需要的时候再修不迟。革命尚未成功,湛江人民仍需努力!

读者觉得湛江有没有必要修建地铁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您的想法。

(文 / 张吉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