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财经社健识局 王小楠
编 | AI财经社健识局 严冬雪
本文来源于AI财经社旗下医疗大健康品牌“健识局”,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鸿茅药酒获奖一事再度升级。
12月26日,中国中药协会在官网上发布了致歉信,宣布撤销对鸿茅药酒的表彰,纠正错误,规范管理;并对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以及对中药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困扰,表示诚恳道歉。
在此次道歉信上,中药协会表示在引导鼓励会员企业热心公益、投身精准扶贫、拖动地方经济发展等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中出现偏差,疏于审查和管理,尤其对于“鸿茅药酒事件”在社会公众舆论中的影响认识不足,引起广泛质疑。
对此,中国中药协会接受各方就此事对其的批评指正。
此前,中国中药协会在12月21日发布《中国中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鸿茅药酒授予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荣誉称号,鸿茅药业副总裁还获评“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年度人物奖”,引发舆论强烈批评。
这两个奖项的颁发,让鸿茅药酒重回舆论焦点。
由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率先发文,称鸿茅药酒这样一个社会公信力有明显瑕疵的企业,却被中国中药协会高调授予“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荣誉称号,让人不由得发问:这样以“社会”为名义的奖项,是否考虑到社会民意真实的反映和判断?如果其确有充足理由,那么标准和底线又在哪里?
《南风窗》的观点显得更为激烈,鸿茅药业在淡出公众视野一年多后,再次被大众关注。眼看它顶着2018年轰轰烈烈的“毒药”风波拿下此奖,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活久见”了。
而《新京报》则认为,有些东西,不是“买”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不恰当时候的背书,有时候很容易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次颁奖,就让社会责任这词“原本重于泰山,最终败给‘鸿茅’”,让该奖项的公信力“轻于鸿毛”。
多次违法被通报
曾跨省抓捕引发社会关注
鸿茅药酒的获奖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关注,还要将时针倒转至一年前。
2018年,有媒体调查发现,鸿茅药酒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记录。据统计,鸿茅药酒在10年内曾被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
各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连续多年都将鸿茅药酒广告列为违法药品广告予以通告,认为鸿茅药酒广告“夸大产品适应症、功能主治或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保证;含有其它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内容”,“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专家、学者、医生、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作证明”。
随后,麻醉学专业硕士毕业的广州居民谭秦东在网络上撰文《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鸿茅药业认为,谭秦东恶意抹黑,造成自身140万元经济损失,并以此为由报警。
图/ 视觉中国
2018年1月,内蒙古凉城警方将谭秦东跨省抓捕,谭秦东所涉嫌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4月17日,将该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变更强制措施。同日,谭秦东取保候审后走出看守所。5月11日,谭秦东突发精神疾病,入院治疗。
2018年5月,谭秦东其妻微博发布道歉声明,同日,鸿茅药酒发文接受谭秦东致歉,并撤回报案及侵权诉讼。该事件告一段落。
否认付费赞助
协会称评论标准不能公开
中药协会成立于2000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在2018年之前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协会宗旨是沟通政府、服务企业,促进中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财经》杂志报道,自2016年起,作为行业协会“脱钩”试点之一,中药协会不再有业务主管部门,而是直接受民政部管理。
截至12月24日,中药协会共有385家企业会员,其中副会长单位65家、理事单位55家和会员单位265家。
健识局在中国中药协会的官网看到,该协会副会长单位每年交纳会费30000元;理事单位每年交纳会费10000元;会员单位每年交纳会费5000元。
而针对此次获奖一事,鸿茅药酒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获奖并非付费赞助,评选标准是中药协会定的,鸿茅药业并不清楚有哪些考核指标。
而中国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我们有我们的标准,不能公开。
就在昨天,《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中药协与鸿茅药酒的教训,值得所有行业汲取。在此次事件中,中药协经历了从“狭隘”向“开放”的转变,正是“公众意识”的觉醒。对任何一个机构来说,只有秉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宽广的胸怀,才能在网络时代获得掌声、赢得尊重。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人民日报》在评论中认为,中药协撤销鸿茅药酒的表彰,只是第一步。我们期待中药协痛定思痛,以更负责任的姿态担负起督促整个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不辜负社会的期待与公众的信任。同时我们也期待鸿茅药酒反求诸己、真心整改,迎来品牌形象的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