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星:来《开拍吧电影》发现大家都很紧绷

青年导演创制真人秀《开拍吧电影》上周末在爱奇艺上线,节目中,郝杰、彭宥纶、王珞丹、易小星、沙漠、胡国瀚6位青年导演将经历层层角逐,经受票房、口碑、专业等多维度的评判考验,争夺最终的“梦想席位”。日前,青年导演易小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提及想来参加《开拍吧电影》的初衷时表示,有点像是脱口秀演员参加开放麦,“就是不管你之前有过什么作品,是多么成熟的演员,最好在新作品正式登场之前,先小范围面对一下观众,根据观众反馈,来调整作品和创作策略。”

易小星在节目中执导短片电影。

想探索一下喜剧电影的更多可能

节目中,首位登场的易小星导演带来了短片《谁拿了我的外卖》。该片讲述了小职员因弄丢老板的便当,而开启了一段“寻回便当”之旅,全程利用黑白,还加入了戏剧元素,在查监控、找证人等“追寻”外卖的过程中,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荒诞职场的百态众生。在易小星看来,他的第一个片子《谁拿了我的外卖》走的是黑白无厘头路线,里面又用到一些比较冷门的视听手法,“这次来节目带来的短片,基本上都是长片不好实现的一些想法,我就想探索一下喜剧电影的更多可能,这种探索有可能碰壁,有可能哑火,但是短片这玩意要是再不疯狂一把,那就太不酷了。”

对于易小星来说,在下一部长片电影上映之前,先用几部短片测试一下想法,磨合一下团队,是比较稳妥的做法。在他看来,短片给导演带来的创作经验,有时候比长片还多。

来了《开拍吧电影》之后,易小星坦言,节目比他想象的严肃,本来以为过来嘻嘻哈哈的,结果大家都很正经,都很紧绷,“我嬉皮笑脸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大家都冷漠脸,我也只好装作大人模样。”此外,易小星说,之前他以为节目很有钱,自己能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后来发现不是,节目有自己的规则。“虽然已经最大程度上照顾创作者的自由度了,但本质上还是有点竞技成分,还是想逼出创作者在极限条件下的反应。我在极限条件下喜欢选择放弃,但我现在想再一次坚持到底。”

易小星的《谁拿了我的外卖》带来争议。

我的优势是比较敢闯敢冲

易小星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大学时学习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青年导演,易小星认为,自己的优势是比较敢闯敢冲,不容易被一些教条束缚,“本身因为也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内容选材上会更愿意亲近群众。”相对应,自己的劣势就是专业基本功不足,“有时候会犯低级错误,在内容高度上,暂时也无法做到带领群众走向高贵典雅的精神境界。”

与节目中的其他五位青年导演相比,易小星算是其中“群众基础”最高的一位。2013年,易小星执导的网络自制剧《万万没想到》横空出世,迅速席卷网络,尤其受到了年轻观众的推崇,也捧红了白客、张本煜等演员,随后易小星又接连执导了《万万没想到2》《沐浴之王》等作品。之前易小星的作品大多以喜剧为主,对于今后希望尝试的类型,易小星表示,喜剧太苦太累了,自己确实想拍别的题材,“但是市场可能不太允许,业内和院线对我的预期就是喜剧,结果我拍了个悲剧,自己是轻松了,观众可能会骂街,会影响我养家糊口,所以现在只好先咬咬牙,辛苦一点拍喜剧,等我将来富裕了,想拍啥就拍啥。”

——对话——

新京报:入行以后,你认为目前青年导演普遍遇到的行业机遇和困境分别是什么?

易小星:短视频平台,多的是地方展示才华,不像以前,作品没有好的发布平台,现在连手机都能拍电影了,所以我也不知道困境是什么,即使拍不了片,写点故事啥的,只要写得好,一下就被人抢着要了。如果真要说有什么困境的话,我觉得可能是现在好吃好玩的太多,影响大家专注于提升自身修为了吧。

新京报:自己做导演的这些年,感觉到自己和行业的最突出变化是什么?

易小星:我其实一直在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这几年明显感觉到自己年纪大了几岁,行业这块我觉得也是趋于冷静了,相比之前热钱汹涌的那几年,业内更尊重专业,更尊重观众,也更尊重市场规律了,整个工业化的程度在提升。

新京报:在向一名优秀导演前进的路上,感觉到自己最需要增强或者最欠缺的是什么?

易小星:感觉自己最需要努力的是,呼吁大众降低对“优秀”的要求,这样我也能挤进优秀导演的行列了。哈哈哈开玩笑,其实最需要的是追上时代的审美,拼尽全力不让观众失望。

新京报:你之前的作品大多是群众基础很好的,你怎么看待“艺术性和市场性”之间的平衡?

易小星:我首先不觉得艺术性和市场性是对立的,好的艺术品通常都有很好的市场价值,好的商品通常也会有其艺术性,所以这两者都是创作者需要追求的,并不存在抓了这头就得忽略那头的情况,应该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新京报资深记者 刘玮

编辑 佟娜 校对 王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