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委市政府对两区建设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大会,并推行“三清单一承诺”,即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以及清廉民企建设“引导清单”,和反对“挈篮子”承诺。
在反对挈篮子承诺上,要求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乡科级及以上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中央、省垂直管理单位)中层及以上干部、基层站所负责人作出承诺。承诺反对“挈篮子”,即不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以居中斡旋、提供帮助、与他人合作、打招呼说情等方式,突破法纪规则,妨碍公平公正,破坏营商环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挈篮子其实是温州人的关系哲学, 温州人讲关系、重人情的观念是推动温州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凡事都走后门、托关系,一是破坏社会游戏规则,难以得到公平公正对待;同时产生排外思想,不利于温州经济发展;更会滋生腐败,导致权力寻租。下为两名作者对温州篮子文化的解读,供大家参考。
温州人的劣根性:篮子
文/钟秦
A有事要办,找到了B,B没门路就去找C,C再去找D,到头来发现,A和D也是朋友。
温州不大,这样的迂回也正常。不正常的是,一件可能并不复杂的事情,因为这么一绕,搞复杂了,这种社会形态,叫“熟人社会”,在温州很典型也很流行,是很多温州人依赖的社交手段。
温州人给予它一个很有本土气息的称谓:挈篮子。或者隐去动词,直接用“篮子”。
我所要表达的是,“篮子”这个在温州特有的词汇,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大到升官发财,小到感冒发烧,大家都形成了一种行为惯性,天大的事要“篮子”,屁大的事也要“篮子”。这个篮子显然很能装,什么问题,都是一篮子的事。
温州人为什么喜欢“挈篮子”?
考究这个问题,得费些精力,所以只能浅表性地说说。我感觉,这和温州人的秉性有关系,比如时间观念很强,干什么都希望一蹴而就,实现这个愿望的最简单操作手段,就是托熟人、找捷径。再比如乐于助人,能力所不及,则靠“圈子”来实现诉求。如果从劣根性去剖析的话,则是温州人虚荣心作祟,是浮躁心理在起作用。继续往深层次了说,则涉及到了行政“生态”在职能部门操纵下出现的损毁。
通常,篮子的分量,可以考量一个人在社会“吃得开”的程度,“挈篮子”的水平越高,越能表明这个人的交游能力。当然,一个人把所有事情摆平了,很难,但不要紧,可以借力。这种相互利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圈子,已经成为温州人的处世习惯,也可以说是“圈子现象”。这样的圈子里,通常“人以群分”,有些圈子,是应对大篮子的,有些圈子,则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总之,不具备帮别人“挈篮子”的能力,很多人看来,是件跌份的事情。于是大事小事,先应允了再说,至于后果,是另外一个问题,这是虚荣心在起作用。
温州人的这种习性,其实和政府部门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之初,温州政府叫“无为政府”,“无为”说好听点,是不干预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政府作壁上观。这种放手造就了后来的“温州模式”。但是,这种行政惰性被延续了下来,逐渐演变成“没有熟人不办事,有了熟人乱办事”,篮子问题因此越发凸显。现在老百姓习以为常,要办事,首先“扫描”这个部门中有没有熟人,或者朋友亲戚中有谁和这个部门的人有关系,本来许多事情可以照程序走,现在是关系前置、程序后置,无论什么事,都可以编织出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篮子来,正所谓“谁人不为篮子忙,谁人不在篮子中?”
篮子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是它颠覆了制度的严肃性,让一个正常运行的体系变得杂乱无章;其次是失掉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让篮子游走在歪门邪道中,没有圈子或小圈子里的平头百姓,难以合理分享制度优越;再者是弱化了政府执政本位,在眼花缭乱的篮子中,失去对错的判别;尤其可怕的是,漫天篮子,会更加清晰叠加出权力层次和社会等级,这种由篮子转化的群体性歧视,将是社会最大的退步。
篮子社会的沃土,培植了畸形的人际关系,这个劣根不挖除,我们可能是篮子的得益者,却最终不免沦为篮子的受害者。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和社会地位改变后的问题。
受访470人,全部提过“篮儿”
文/王浩
市民李先生:温州“挈篮子”的风气很盛,生孩子、子女入学、看病、找工作、审批项目都要找熟人“挈篮子”,有了熟人好办事,没有熟人门难进,有的甚至有违规嫌疑的事,通过熟人卖面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关系就没关系,没有关系就有关系;没有关系的找关系,找了关系就没关系”,这种种陋习,希望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警觉。
求证:温州的熟人社会现象到底熟到什么程度?记者进行了走访。当年,民进温州市委会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受访的470人,在近5年来无一例外有请托他人利用公共资源为自己或亲友办事的经历,其中57%的人有过二次以上的经历。
从事工会工作的姜先生归纳了“熟人社会”“挈篮子”主要的三种形式:一是抢占他人时间型,比如到某些单位办事,排队时时常会遇到夹塞现象;二是抢占公共稀缺资源型,如某些待遇好的单位招聘人员,最终入选的大多为关系“铁硬”的人;三是钻规章制度空子型。从事律师工作的潘先生指出,“挈篮子”需要一种场合,一种载体,于是就诞生了酒席上的“圆桌会议”。推杯换盏之间,“篮子”就顺利挈成了。
权威释政:市政协委员王镇十分关注“熟人社会”现象,并就此作了题为“治理温州‘熟人社会’构建公正和谐温州”的发言。他说,从本质上说,“熟人社会”就是亲情、友情、乡情面纱掩饰下的一种腐败,它与法制社会和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公权力监督制约失衡;办事不公开,信息不对称;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
他认为,治理“熟人社会”应以严格制度落实为保障。现在我们并不是缺乏制度,而是缺乏制度贯彻和落实的力度。只有严格制度执行,方能让权力与“关系”保持合理的距离,治理温州“熟人社会”才有保障。 据悉,温州“熟人社会”现象已引起领导层重视,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理。
在几年前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就有这样一段醒目的话语:“针对温州‘熟人社会’现象,从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做起,制定惩戒措施,努力消除重人情轻规则、办事习惯找关系等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