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7年前自建论坛提供歌曲下载,结局不意外

作为音乐发烧友,收藏无损音乐自己听听也就行了,但扒来歌曲挂网上供付费下载,以此非法牟利,那可就犯事儿了。有人因此涉嫌“侵犯著作权罪”被刑拘。

日前,重庆渝中警方侦破一起新型(网络下载音乐类)侵犯著作权案件。

报道称,男子黄某是个音乐发烧友,从2014年起租用服务器,先后购买10多个网络硬盘来存储歌曲,并逐渐搭建起一个音乐论坛网站。

他的歌曲来源,要么是从国外专业音乐网站下载,要么是自行购买唱片上传等,将大量热门经典的歌曲存放在网络硬盘中。

他的销售途径也很简单粗暴,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情况下,利用社交软件在各个音乐发烧友圈内进行网络传播和推广,提供付费下载服务。

在该音乐论坛网站上,截至目前已累计存储国内外高品质音乐专辑2万余张、歌曲10余万首,每首大小从几十到上百兆不等。

其专门针对专业发烧友提供服务,因此很多普通用户可能没听说过这个网站。音乐类型也很全,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都有。

用户在注册会员充值后,就可获取网站链接,关联到网络硬盘下载歌曲。大部分优质音乐,都需要会员充值才能下载。

一张专辑的下载费用,则是几元到十几元不等。比版权方低了不少。

据了解,这个音乐网站之所以吸引人,除了音乐价格便宜,还可以存储在各式各样的设备上,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买断制。

该网站目前已有注册会员6万多人,其中充值会员就有9000人左右,黄某从中非法获利高达121万元。

该侵犯著作权案件,涉及侵权曲目巨大、受害主体范围广泛,其提供下载的绝大部分音乐都是“国际唱片业协会”会员单位,涉及多家知名唱片公司享有版权。办案民警对大量歌曲逐一对比勘验,历时大半年取证、固证,最终确认该网站上存在580余部音乐作品涉嫌侵犯著作权。

上月中旬,黄某因涉嫌侵犯著作权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

一个盗版音乐网站生存7年之久,并且规模还不小,这也说明了,即便网络音乐版权秩序逐渐好转,依然不能彻底打击盗版网络音乐的生意,音乐正版化任重道远。

从网络音乐兴起以来,人们对免费下载、免费听歌就习以为常。不仅在大大小小的网站、APP上可以找到音质或高或低的流行歌,甚至很多网站还支持用户自己上传。但这种无视版权的行为也埋下了隐患。

网站音乐下载被判侵权的案例,最早可回溯到2004年。当年,“音乐极限网”因向公众提供了陈慧琳演唱的35首歌曲和卢巧音演唱的11首歌曲的下载服务被判侵权,并对权利人进行了16万元的经济损失赔偿。

盗版泛滥终于引起了政策出台治理。转折期在2015年,国家版权局下发通知,责令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很多未经授权的音乐被强制下架。

自“史上最严版权令”后,国内在线音乐步入了以腾讯、阿里和网易为首的巨头时代,版权归属更加规范和透明。

然而,几大音乐平台之间的你争我夺,也将独家版权之争带入白热化阶段。数据显示, 2019年,音乐版权价格被“炒”到了2013年的50多倍。

2018年,国家版权局要求平台间实现99%的相互授权,而平台们又纷纷将目光投向了1%的头部版权。

终于,今年7月,一纸禁令叫停了独家版权。目前腾讯音乐被解除独家版权,网易云音乐则迎来喘息机会,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经历了免费时代、盗版横行时代,终于迎来了更加规范的版权时代,如今已开始向后版权时代转变。不过从此案件中可见,盗版音乐网站依然还有市场。

一来,一些用户没有认识到音乐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更没有适应“付费时代”的到来,有他们的存在,也导致网络盗版难以被“赶尽杀绝”。此外,正如前文提及的,用户在这些盗版网站上花一次钱就能永远免费收听一首歌,价钱也便宜,这正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而网络音乐产业的正版化发展,不能只着眼于反盗版,怎么提升正版内容的用户体验,同样关键。

(编辑:崔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