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帆书 · 徐小栩
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力量。
有的人即使朝夕相处,仍然有距离感;有的人哪怕初次见面,却仿佛相识多年。
陈果教授曾说:“只有磁场相合的人,才会相互识别、相互欣赏,成为知己好友。”
所有关系看似偶然,实属必然。
磁场不合,终会分道扬镳;磁场相合,才会天长地久。
志趣相投,互相吸引
豆瓣“我爱心理学”小组有这样一个问题:
找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有多重要?
有人回复:跟他在一起,随时可以谈天说地,做的都是感兴趣的事。
也有人说:两个人坦诚相待,可以互相理解包容,随意互损互捧,帮忙从不求回报。
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
余华和莫言的缘分始于文字,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了30多年。
当初他们参加文学论坛,被要求写一下自己写作的原由。
余华写的是“不愿意做牙医,不想上班,想睡懒觉”;莫言则戏称:“想弄一双皮鞋但没有钱,写小说可以赚稿费。”
总之,两个人没有一个承认热爱文学。
他俩不仅默契十足,还互相调侃。
莫言说余华只会拔牙,把镇上能拔的牙都给拔了,只能写小说。
当别人点评莫言文笔质朴时,余华打趣说“因为他识字不多”。
两个人都甘于寂寞埋头写作,没有太多朋友,实在无聊了就给对方打电话。
虽然嘴上说着嫌弃,但从没吝啬过对彼此的肯定和赞许。
莫言曾在书中表白对余华的欣赏,还感慨:余华的书少他一半,但影响力多他一半。
而余华在面对激烈的“诺奖第一人”之争时,不惜得罪一众作家同行,力挺莫言。
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就算相对无言也能心意相通。
罗曼.罗兰说:“在这世上,谁要是体会到友爱的心和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
有了志趣的吸引,两个人总能互相懂得,给对方支撑和力量。
彼此相处就像一场博弈,有互动有反馈,时刻调动着兴奋的神经元。
他可以是个倾听者,也可以是个倾诉者;可以是个没心没肺的损友,也可以是个拔刀相助的侠客。
人生得一知己,宛若清风明月把酒当歌,甚至可以跨越年龄和身份的阻隔。
纵然隔着千山万水,也能殊途同归。
三观相同,同频共振
心理学家西奥多·纽科姆,曾做过一场实验:
他把一些互不相识的人邀请到一起,讨论颇具争议的话题,然后让每位参与者对其他人的好感度打分。
结果表明,在讨论中观点一致的人,给对方的打分都很高。
也就是说,有共同见解的人,更容易认可对方,跟三观相同的人才能同频共振。
视频博主@南山北28岁,还在读博。
有次回老家跟同学聊天,对方说:“你看我们都成家立业了,你还在读书,以后有什么打算?”
南山北认真地说了自己的想法:
毕业后想先出去旅游,然后回家乡做调研,他觉得老家有很多不错的项目。
同学听后一脸惊愕:
“你都快30岁了,还不马上找工作?你上这么多年学不出去闯荡,还要回老家,跟我们有什么区别啊!”
南山北一时语塞,没有继续聊下去。
后来,他跟朋友说了自己的规划,朋友不但没有反对,反而非常支持他。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观点相左的人:
你学个爱好,他说你不干正事;你待人友好,他说你别有用心;
你跟他分享,他觉得你在炫耀;你认为很有趣,他觉得太无聊……
出发点不同,很难沟通协调。
所以,你不必讨好那些跟你观点不同的人,也不可能说服不认同你的人。
三观不同的人,好比两条平行线,无论怎样延展都无法汇集,越交流越有孤独感。
而三观一致的人,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无需多言、不必解释。
人与人想要聊得来,首先要有相同的话题;但要聊得久,靠的是同等的认知能力。
思想在同一个维度上,才能久处不厌。
灵魂相似,能量对等
前阵子,#教育基金会如期收到第7笔捐赠款#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捐款者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313寝室的四名男生。
他们从2022年9月起共同设立助学金,资助有困难的浙大学生,并约定至少坚持捐款20年。
这些年轻人,用满满的正能量,为孩子们的前程保驾护航。
灵魂相似的人,所站高度一致,有共同的信念,很容易产生共鸣。
遇到灵魂相似的人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大概就是:两个人能量对等,不谋而合。
《闻鸡起舞》中,两位好友祖逖和刘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剑。
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最终,二人都成为文韬武略的将相之才。
清华学霸颜宁,第一学期高数成绩很糟糕,她情绪低落。
遇到同样发挥失常的李一诺,俩人相谈甚欢,一起发奋学习,完成了逆袭。
央视主持人张越说,心情不好时会去史铁生家坐坐。
有时什么都不说,他会给你一两本书,就让人重获力量。
相同的能量场,会把你跟具有共性的人紧紧凝聚到一起。
你想要的,正是他想要的;
你认为值得的,他也认为值得;
你的原则和追求,正好和他契合。
在潜移默化中,将你的情绪和目标调整到同等的状态。
余生,与磁场相合的人同行
有人问董宇辉,如何调整跟周围人的关系。他说:
朋友不是靠维系的,是吸引来的。
朋友应该懂你的精神世界,在某一个情商、智商或者专业领域上,不分伯仲的那种人,才能成为更长久的朋友。
一个人的孤单,往往不是因为路途艰难,而是没有知音相伴。
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害怕独行,也不要将就迎合。
只要一路向前,总有一个与你相似的人正在努力走来,看懂你内心深处的天地。
作者:徐小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