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酱
王菲营业了。
不营业久矣的她近来算是积极。前不久的大湾区中秋晚会上,一首《湾》压轴,简单白裙被她穿得遗世独立。
最近一次营业是昨天(9月25日),献唱的《我和我的父辈》主题推广曲上线,这是她继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后再次为“国庆三部曲”献唱。
两次亮相,都有浓厚的主旋律、正能量色彩。
客观意义上,王菲的歌坛地位一直是稳的,直到今天,她仍是那个歌坛的“传奇”,人出现在哪里,夸赞和争议便被裹挟到哪里,话题一直在。
这次的争议有二,假唱嫌疑和唱功下降。
不少网友听罢一曲《湾》,质疑王菲假唱,嗓音也不如曾经空灵,高音已带沙哑。一句句评论颇有点将王菲赶下“神坛”的意思,似乎一代“天后”也免不了“晚节不保”的境遇。
那今天就来论一论,王菲的“晚节”。
作为一个歌手,“天后”确实淡出歌坛久矣,业务能力早已今非昔比。但作为王菲,这个人可能并不会关心所谓的“晚节”。
时势造英雄
王菲的业务能力也不是第一次被人质疑。
早在2012年春晚,她与陈奕迅合唱《因为爱情》,就因跑调被批评。
后来47岁的王菲时隔4年再开个唱,唱将龚琳娜评论:“我很难过。音色丢了,气息没了,音准走了……唱歌好不好与过去的成绩无关,与今天的感冒无关,与是不是坚持不懈的专注和努力有关”。
在这些年接连的批评中,王菲早已离“歌坛天后”越来越远。如今的“晚节不保”,更像是多年后一个姗姗来迟的“定论”。
因此,也有不少网友再将她与同时代的关淑怡、林忆莲、那英等相提并论,言语间颇有为后者们的惋惜、不平。
但如果将时间线拉回到百花齐放的90年代,就会发现,王菲当初的“横空出世”,靠得并不全是业务能力,“天后”更像是一场“时势造英雄”。
90年代不缺好听的歌声、实力的唱功,前有一代经典邓丽君,后有关淑怡、林忆莲、叶倩文等人才济济。
旧世纪即将远去,思潮碰撞、个性彰显。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市场,急缺的是一种独特,王菲就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用自己的“异类”吸引大众注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菲的嗓音,有独一无二的空灵、辨识度极高的“捉摸不透”,放在当时或醇浓沉稳,或清新轻快的抒情嗓中,一下被突显出来。
从此王菲开始走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
1992年,王菲发行专辑《Coming Home》,如她曾在访谈中说的,她在美国旅行时得到灵感:街上的人穿着奇装异服,却从不担心别人的看法。
之后的两张专辑《十万个为什么》和《执迷不悔》,分别不同层面上显露她的自我意识。
如在《执迷不悔》中首次自己填写国语歌词,高歌“任性地沉醉,我并不在乎,这是错还是对”。表达她对现实中的纷纷扰扰、他人的八卦碎语,完全置之不顾的惬意。
最被歌迷们津津乐道的专辑《浮躁》与《寓言》,多为王菲自己作词甚至作曲,其中无论是制作,还是表达,哪怕放到十几年后的今天,仍是超前的。
比如歌词上,王菲大段运用了无歌词式的唱法,在流行音乐中实属罕见。而这种唱法在2008年萨顶顶推出无字歌《拉古拉古》后,才逐渐被大众认知,之后龚琳娜的《忐忑》将这种形式推向更广。
如果将《浮躁》整张专辑听下来,会发现其整体概念清晰,所有的歌曲都是在描绘“浮躁”这一种情绪,这在当时苦情歌与抒情曲遍地的市场上,着实是一枝独秀。
可以说,王菲的个性、嗓音与特立独行的言行,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又独一无二的“人设”,加之时运,这让她在那个年代成就了自己,这一点,其实是林忆莲、那英等歌后们在当时都未做到的。
因此,王菲24岁唱红香港红磡。1994-2004年,王菲在这十年巅峰期,成为继邓丽君之后的“天后”,从某种程度来讲,也是一种实至名归。
自此华语乐坛兴盛20年,她始终是最闪亮的星。这颗星被注目,不仅因其闪亮,更因其光芒独特。
潮流过后,余下知音
王菲的特立独行成就了曾经的“天后”,也造就了如今所谓的“晚节不保”。
2003年是一个转折点。专辑《将爱》之后,王菲选择无限期休息。当时不少歌迷对她的“隐退”表示不解,甚至不少乐评人抨击,“王菲失去了企图心”。
但事实上,王菲或许从来没有过“企图心”。音乐与其说是一种企图,更像是王菲生活中的一部分,她靠音乐表达自己,才坚持创作音乐,因为“如果由别人来做,那就是别人的东西了”。
当不需要再用音乐表达生活与自我时,那就停掉,一如她在采访中所讲,“那时候觉得该停了,所以就停了”。
在淡出的日子里,王菲的特立独行又显现出来。她不像其他艺人顺遂娱乐圈大趋势,参加综艺、带货直播,甚至不轻易接受采访,营业也是随缘的。
2003年至今,十八年来,王菲参加过的综艺不过三个,参演的影视剧为0。
虽说有人情需要,站台她会到场,一些电影的主题曲也会唱,但除此之外,王菲几乎是与娱乐圈隔离,不再像年轻时一样,持续对外表达自己。
从各种与其相关的采访与资料来看,她更多是学习、看书,书的内容多是哲学与佛学,或许是王菲给自己的修行。
这个修行如果用作品来诠释,应该是王菲在2016年亲自执笔填词的歌曲《尘埃》——
一颗尘埃在尘世中的日子,
就这样被吹起,又被掸落,
被吸入,也被排放,
没有意义,无所谓方向,
不想怎样。
比起以往专辑里或浓烈肆意的爱,或元素糅杂的戏剧色彩,更多已经化为一种无畏自在的“空”。
这个阶段,追求一种生命的实相,才是王菲的追求与生活。因此不再将关注点与重心放在业务能力上的王菲,被龚琳娜批评缺乏努力和专注,被质疑唱功不如从前,也无可厚非的了。
事业角度来看,“天后”落下神坛是事实,“天后的晚节”早在王菲决定淡出歌坛的那一刻就注定“不保”。
但作为王菲自己,她的格调始终是在的,如果这也是一种“晚节”,那么就不存在所谓“不保”。
一如李亚鹏在公布与王菲离婚消息时说的,王菲注定是一个传奇。
出道至今,音乐上的独特超前、坚持自我,爱情中的不顾一切,肆意洒脱,都让人惊叹。
她爱上窦唯的才华,便不顾一切嫁给他,陪他住胡同,倒痰盂;后来想有稳定的家,便嫁给李亚鹏,生下女儿李嫣;还有两段婚姻期间,和谢霆锋的“三分三和”;被外界指责不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时,仍是对记者说出“窦靖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伴侣”。
王菲只属于自己。
窦文涛曾在《铿锵三人行》里分享过一个故事,早年间他与王菲约上几个好友吃饭被狗仔偷拍,第二天香港杂志直指窦文涛:“这是窦唯第二”。
窦文涛担心王菲怀疑是自己炒作,忙打电话解释,不料王菲无所谓地说:“嗨,你还把那个当回事儿。”
自此,窦文涛每每被狗仔关注时,眼前便浮现出王菲的光辉形象:任凭外面留言横生,我自岿然不动,丝毫不受干扰。
也因此,大众仍能在2021年的舞台上,看到那个眼中仍有童真,干净纯粹的王菲。即使和其他明星一样被质疑假唱,王菲受到的质疑也与众不同,大众总怀疑这也算一种叛逆。
她“遗世独立,不食烟火”的形象,是大众始终感叹且从未质疑过的。
因此,王菲作为自己,从来没有什么“晚节不保”。实则特立独行的王菲,也是不在乎的。
她对自己,从来有着最清醒的认知。
2002年,“隐退”前一年她就说过:
“我从不觉得自己会常青。
我的成名与潮流有关,按照我的性格,我不应该站在现在这么高的位置。
我喜欢的音乐不是大多数人喜欢的,很多人仅仅喜欢我的外表和个性。
是潮流抬高了我,潮流总会过去,剩下的人才是我的知音。”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