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手上这台后盖在发光的,就是一加在巴塞罗那, MWC23 上推出的 全新概念机 ,凰家评测也在第一时间搞到一台,马上带大家看看 概念在哪里 ?
👇戳此看视频👇
我们手上这台后盖在发光的,就是一加在巴塞罗那, MWC23 上推出的 全新概念机 ,凰家评测也在第一时间搞到一台,马上带大家看看 概念在哪里 ?
👇戳此看视频👇
液冷散热
这次一加11概念版相比大家能买到的一加11 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点 。
一是 内置了微泵主动液冷散热技术 。大家看它背板以及镜头周围的这几条发光曲线,其实是有 液体在流动的 ,里面甚至还能 看到一些气泡在走 。
你可能觉得会像内置了一个显示屏在播放动画,但仔细看每次流过的气泡都是不同的,在系统工程模式里把开关关上,还能看到 气泡停在流道里面的样子 。
一加这次是通过在手机里面开槽,注入散热液体,并加入了一个由压电陶瓷制作的微型泵,用来推动液体在机身背部的流道里循环,这才有了刚刚液体流动的效果。
这时候把耳朵放在摄像头的位置,还能听到泵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
从原理上来说, 液冷的加入,会带走处理器、电池等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随着散热液体在机身内的不断流动,热量就被带到机身各处,再配合上手机里已有的散热材料,就实现了最终 更好的均热以及散热效果 ,让性能可以更持续的释放。
一加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降低大家平时用手机打游戏、拍视频或者充电时的发热,进而提高手机整体的 性能表现以及充电效率 。这个方案也解决了一些游戏手机在加入风扇进行主动散热后,防水等级降低的问题,提升了 整机密闭性 。
就是不知道,要是摔一下的话,会不会....
官方宣称长时间重载游戏后,电池盖温度能比普通散热的机型 低3到4度 ,平均帧率也能 高出4帧 。由于我们手里这台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工程机,系统还不支持安装我们日常测试使用的软件,所以到底能不能达到这个效果?等后续拿到可测版本时,会给大家补上。
单从手里这部工程机来看,我们觉得如果后续一加在系统里做好更深度的使用场景优化,比如达到 一定的温度 ,或者在 高速充电 、 打游戏 等自定义场景下 自动打开微型泵液冷散热 ,应该是可以平衡好续航跟散热表现的,也期待可以早日在量产机型看到。
背板工艺
与市售版一加11相比,第二大不同点就是 背板工艺 。一加11概念版拿在手里能明显感觉到要比一加11 更润一些 ,尤其在侧边框的一体性要更好。
对比能看出,一加11的侧边框还是以 金属 为主,同时边框延伸到镜头模组的部分,段落感比较明显。
而一加11概念版则是用 更大曲率 的玻璃,更多的覆盖边框,减少了金属中框的面积,提升手感上的一体性,即便重量更沉,但握持起来也更舒服一些 。
在镜头部分,一加11概念版用了 OPPO Find系列 上的 “不可能的曲 面” 设计,来实现镜头组到机身的过渡。甚至镜头组上的玻璃盖板也采用了 弧形设计 ,配合上底部黄铜材质的镜头组,以及CNC工艺刻出来的255道散射状纹理,感觉一加是想做出一块腕表镶嵌在背板的感觉,也算是给如今越来越大的圆形镜头组,一个比较有质感的设计。
你觉得这个镜头组设计跟一加11上现在的这个哪个更好看?
总结
OK,以上就是对一加11概 念版的简单上手,也是在系统体验之外,最大的两个不同点,而且我们觉得这个 概念机不是那种完全放飞自我,液冷散热和大曲率后盖玻璃,都是有可能在未来实现量产的 ,就是具体什么时候能看到,那还得看一加或OPPO是否给力了,但这个后盖,用了真是回不去。
凰家评测今年也在MWC23现场,将会持续为大家分享大会上的好产品,如果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可以留言告诉我们,我们马上替你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