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琦,女,2018年8月入职,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专任教师,校本培训师队伍成员,2019年曾获ISW教学技能国际认证。本学期其主讲的《融合新闻学》课程,授课对象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901、1902两个班级。该老师主要采用的网络授课工具是钉钉直播软件。《融合新闻学》课程作为黄淮学院校级一流备选课程,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刘老师,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论述其网络教学的开展情况,介绍一些可行性高的具体举措和教学亮点特色,旨在为更多高校同仁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使学生获得较好的知识接受效果。
课前:教学资源多样化,为初步认知做铺垫
在课前刘老师做大量准备,为呈现出高质量的内容提供保障。寒假期间,在家观看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暨南大学刘涛教授的融合新闻团队精品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前沿案例和引人入胜的讲解风格,领略名师风采的授课技巧。
第一,通过软件测试,帮助学生快速熟悉各个功能用途。2020年2月25日,刘老师通过软件测试,了解学生对软件的视频会议和直播这两种功能哪个接受度更高,从网络流畅度和屏幕分享效果等方面衡量,学生一致认为是直播功能,当晚其总结梳理出一张表格关于两个功能对比区别,较为清晰直观地呈现出不同之处,便于上课提高授课效果。刘老师并获得了阿里巴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管理专员、钉钉数字化办公人才和初级数字化教师三张资格证。
第二,运用自制短视频和人工虚拟主播形式,教学资源变得丰富多样化。其创作了《融合新闻学》的课程快闪片头、运用虚拟主播制作的课程注意事项,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仅在快闪视频中介绍这门课程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讲授内容,快闪本身即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的代表,可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还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研,运用虚拟主播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不同寻常的“打招呼”,开启了在云端的首次见面。虚拟主播本身也是《融合新闻学》授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点,作为技术层面的一个有力体现,是媒介融合变迁发展的时代符号,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呼应。同学们积极地说出自己喜爱的授课方式和期待学到的内容,便于刘老师对学生深入了解。
第三,详尽的课前资料,学生预习功课时对讲授内容具有明确认知。每周上课前均会提前把PPT、讲义和通告海报发送在钉钉群里,讲义较为详细地呈现出学习重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及课堂安排;并开展“每周一背”专题,让学生在钉钉群里完成课程金句背诵打卡。由于该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会出现较多专业名词术语,让学生对上课内容提前领略,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新知非常有必要。除此之外,刘老师将讲义与通告海报相结合的方式,相比细致的框架式结构讲义而言,通告海报上则简短写出课程主要内容和精彩看点,与讲义形成有益互补,引发学生的观看欲望,培养浓厚的课程学习兴趣。
课中:教学手段重细节,不断探索有效方式 ,
在课中刘老师以积极饱满、热情洋溢的姿态投入到课程直播当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每天上课前至少提前练习发声,并再次熟悉所讲内容。为展现较好的上镜状态,主要体现在三个细节方面:
一是及时收集课堂的实时动态反馈。上课每个小知识点均询问是否听懂,听懂让学生发“go”,当全班同学均发送通关密令后,再接着继续讲,如若有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直接在互动面板右下角留言,刘老师会及时给予回答。如若讲课临近结束时再问,学生会形成一定的遗忘,避免这些干扰因素,最大程度对知识消化吸收。
二是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在直播间内增加班级凝聚力和生生互动效果,会号召大家为连麦回答较好的学生,赠送花朵表情以示鼓励,激发学生勇敢表达自我观点,提高信心和勇气;同时,将学生的连麦情况和师生口语表达的内容,用关键词形式较大字号,醒目地写在新建PPT白板上,下课会把课堂实录立即检查整理发送至群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过程性评价更为完整,教师端可以清晰了解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比如连麦是否成功、回答的内容质量、学生专心听讲的情况等。如若屏幕上显示其名字,该学生未在收听,此时处于无人连麦,可起到有效监测、避免“打开直播课程刷时长却不听”的现象。不能“喊名字无人应答即跳到下一位同学”,把连麦情况纳入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让学生的参与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过程。这种方式还可以减少老师口语传递过程中,同音谐音字造成的理解偏差现象。融合新闻学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有一些晦涩生僻的专业术语,如若同步机器语音输入,把教师和学生所说的每一句逐字转换文字,诸如口水话是没有必要记录的。只需教师边讲课边同步迅速把关键词打在新建白板上即可,此建议推荐给打字速度较快的教师。
三是时间调配方面让学生劳逸结合。网课与现实场域的地理空间发生变化,但是课堂时间的把控也要得当有序,学会调节时间进度,合理的安排是良好接收效果的保障和前提。比如让学生中间休息10分钟,经过短暂的休息,适当的放松休整调节,对前面的知识是一个复盘的过程,同时,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提供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课后: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弥补网络授课不足
在课后刘老师会注重“技术先行”,强特色,补短板。不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耐心解答,学生提问题仅输入关键词即可获机器回复(正在建设中),而且认真统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采用机器批阅和人工相结合方式,充分发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技术优势,提高工作办事效率,还会复盘反思总结当堂直播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基于网络授课特点,做出备选课程话题素材库,精心设置的话题更容易引发在直播间产生共鸣。从Z时代土著民的00后考虑出发,不断尝试用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尽量去掉水分,把更多实质性“干货”呈现学生面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希望各位同仁有一颗不惧困难、敢于尝新的勇气。反复摸索,不断实验,经过这种积极有益的探索,则会发现“疫”网情深,云端课堂也能别样精彩!年轻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年长教师提供技术实操作方面的帮助;年长教师则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向年轻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凡事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可以团结起来,抱着一颗对知识的好奇心。学生那一句句“老师讲得很棒,越来越熟练了”之类的留言弹幕,将成为我们前进道路的一种激励。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爱”上网络教学,在这片天地开出别样的硕果,绽放出惊艳之花!
图1.课程快闪片头部分截图
图2.虚拟主播做课程调研部分截图
图3.授课教师获阿里三张认证证书
图4.机器人小助手截图
图6.课程通告海报和讲义
讲 义
图7.上课直播过程中截图
梳理体验功能的对比表格
课前回顾旧知
听懂后发“go”,再进入下一个知识点讲解
新建白板实时记录学生连麦情况
播放课程相关视频
引导进入直播间,确保全员到齐
学生连麦回答问题
讲解小程序,多屏幕联动
重难知识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