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乱世,心怀抱负的诗王白居易

1247年前的今天,白居易出生于新郑东郭宅,一生留下了近3000首诗歌,其诗歌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1247年前的今天,白居易出生于新郑东郭宅,一生留下了近3000首诗歌,其诗歌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出生乱世怀抱负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东郭宅的一户小官僚家中。白居易祖父白鍠是当地有名的文人,曾先后做过县尉、县令,治县有方,为官清廉,声誉颇佳,父亲白季庚先后担任宋州司户参军、徐州别驾。

白季庚41岁结婚,夫人陈氏当时只有15岁,善良贤惠,颇有见识,两年后,白居易出生。父亲白季庚为他取名白居易,居易二字源自《礼记‧中庸》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意思是“居于平安、平易之中”。然而,这个美好的寄托却没有伴随白居易多久。白居易在新郑度过了他最美好的12年童年时光之后,公元786年,河南一带发生战事,地方军阀李正割据河南十郡,再加上胡人造反、吐蕃进犯,老百姓日子愈加困顿,白居易不得已离开了故乡新郑,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

【那次饥荒到了什么程度,老百姓都抓来蝗虫蒸熟了来吃,本来白居易是跟着母亲一起居住在新郑的,父亲在徐州做官,当时新郑没法呆下去了,年方12岁的白居易就在妈妈的带领下从河南新郑逃到了徐州去了,后来徐州也不太平,白居易又逃到了江南。】

尽管说白居易出生于官宦家庭,但是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天各一方,童年时代饱受战乱之苦的经历给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朗诵】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是白居易七律名篇之一——《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白居易的少年、青年时代,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这样的生活状态,虽然影响了他的正常仕进,却让他对社会现实和下层人民生活状况有了深切的了解。这也为他以后写出针砭现实、关注民生的诗歌,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