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扁都口 潇潇马蹄声

扁都口是一条充满了忧伤和哀叹、说不完传奇色彩的古老通道,峡谷内曾飘荡着马帮驼队悠长的铃声,古道上曾留下铁骑将士征战的身影,几千年以来,不知道有多少故事,曾在这里上演。

文/杨文远

多年前,读到清代诗人郝道遵所作《大斗拔谷》一诗,诗云:“扁都隘口气萧萧,鱼贯行来溪嶂深。喑叱段公风烈烈,凄迷隋帝雨淋淋。巢车好上龙山望,毳莫休教鹿坞侵。艳说凯歌劳卫国,皇华摇曳碧云岑。”

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已开辟为旅游胜地。王振武 摄

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已开辟为旅游胜地。王振武 摄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扁都口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让人感受到扁都口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

郝道遵的这首诗,加之自己所读到的那些扁都口的千年过往历史,让我对扁都口心生向往。

是的,扁都口是一条充满了忧伤和哀叹、说不完传奇色彩的古老通道,峡谷内曾飘荡着马帮驼队悠长的铃声,古道上曾留下铁骑将士征战的身影,几千年以来,不知道有多少故事,曾在这里上演。

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已开辟为旅游胜地。

扁都口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东南,甘、青两省交界处,古人称之为“大斗拔谷”,是一道天然的峡谷险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甘青咽喉要冲和丝绸之路重要通道,也是河西走廊通往青海湟中的捷道。

扁都口北距民乐县城28公里,南北长10公里,东西平均宽6公里,总面积6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9平方公里。景区海拔3000米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景区融历史感悟、文化体验、观光览胜为一体,是赏花观景、避暑度假的绝佳胜地。

扁都口油菜花开的季节 王振武 摄

扁都口油菜花开的季节 王振武 摄

早在夏商周三朝时,扁都口就是戎羌驻牧地,秦时月氏居住。自汉唐以来,扁都口一直是西部羌、匈奴、回纥、吐谷浑、突厥、吐蕃等民族相互争锋与出入甘青的重要通道。

《民乐县志》载:“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联合乌孙,大举攻击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再次西迁。少数留在河西,史称小月氏。自此县境归匈奴右贤王部下浑邪王管辖。”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长途奔袭,正是从青海东北部横穿祁连山,途经扁都口横扫匈奴。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在氐池(今民乐县)置护羌校尉。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率40万大军西征,于盛夏进入扁都口,诡异的是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士卒冻死大半”,损失惨重。

东晋时期,僧人法显经陇右丝路北线由兰州到西宁,途经扁都口抵达张掖。

历朝历代,围绕扁都口关隘的争夺战时有发生。

2000多年来,这道险关要隘,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通行的重要通道。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在扁都口峡谷中劈山开道,建成甘青公路,后又改建为国道227线,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昂首挺进山谷,向逶迤的群山深处延伸。

去年夏天,张掖的一位文友邀请去扁都口采风,我欣然前往。我们出民乐县城沿国道驱车而上约莫半小时,即抵达扁都口景区。但见峡谷中山峰对峙、峭壁摩天,一水中流、波浪汹涌,万顷草原、牛羊悠悠,一派安详和顺的西部风光迅即呈现在眼前。

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去时,正是扁都口逾10万亩连片油菜花开得正旺的时候,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似金色的海洋。四周蜂飞蝶舞,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面而来,蓝天白云下透射出一派流光四溢的西部景致。

祁连山皑皑雪峰错落有致,雪峰周遭薄雾缭绕,云蒸霞蔚,山腰上洁白的帐篷恰似草甸上盛开的白莲花。谷底水流依山而下,隆隆作响,气势磅礴。

虽然,这条古道上战乱与烽火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但在石佛崖旁侧半山腰处的黑风洞,依然留有骠骑将军号召士兵砍树堵洞的传说。

黑风洞,实际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传说当年霍去病率兵征讨匈奴,穿越扁都口时,黑风突起,峡谷昏暗,无法前行。霍去病发现黑风从一个山洞滚滚而出,便知是妖魔作祟,观看四周,除了一山松林,再无任何东西可用来填洞。于是,令兵士砍树填洞,经过一天一夜,将千万棵树填塞进山洞,方堵住黑风,大军才得以顺利出关。

娘娘坟头长满了萎萎芳草,也在向世人诉说着一段哀婉的故事。传说隋炀帝的姐姐乐平公主杨丽华随行出征,过扁都口时突遇奇寒,身染重疾,病死峡谷中,遂葬于此地。

潇潇马蹄声已逝,千年扁都口犹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