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何要做好“深化发展融合”的周边工作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如何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深化发展融合,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来听听三位专家怎么说——

2月22日,动车组列车行驶在云南省景洪市境内的中老铁路上(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李云生摄)

戴维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

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并着力深化发展融合,是当前中国对外战略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体现。

新形势下,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与地缘政治博弈趋于激烈,但“发展”依然是亚洲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共同关切。

只有当各国都在互联互通与产业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合作形态才会真正扎下根基,并抵御外部势力的挑拨与冲击。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实质上就是要将区域经济价值链、安全合作和人文沟通深度结合,形成利益共享与责任共担的良性局面。

丁晓钦(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

高水平互联互通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标识。近年来,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竣工,中巴经济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等等持续推进,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

今后,要进一步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深化发展融合、建设“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双向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周边国家既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稳定区域经济的重要依托。与周边国家共同构建更具弹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才能为区域稳定和全球发展注入新动力。

赵庆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中国与周边国家可以挖掘合作潜力,深化发展融合。

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在人工智能、绿色转型、蓝色经济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和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推动亚洲形成更加开放的大市场。

三要进一步加强同周边国家的战略沟通,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携手应对威胁挑战,共同守护地区和平。

——《学术圆桌|以经济安全筑牢国家安全基石》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96249&sid=300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