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闭眼?究竟发生了什么?专家解释出了真相!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是东山最著名的景观。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90年。以完成后的时间来计,这尊佛像距今1215年。在这1215年中,大佛裸露在外的时间有700多年。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乐山大佛的3次闭眼

在历史上,乐山大佛曾经3次闭眼,在1962年、1963年和1976年的时候各闭眼过一次。当然在这三次闭眼的时间里,每一年都有相对应的大事。

1962年赶上了百年难遇的三年自然灾害,1963年,灾情不见好转,饿去世的人继承增长, 1976年,毛、朱、周三向导俱逝,唐山大地震等。

乐山大佛闭眼的原因

由于乐山大佛处于四川盆地,近代以来由于空气污染导致酸雨现象加重,加上该地区空气湿度比较大,因此发生了大量的酸雨的湿沉降,即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形成的硫酸或硝酸气溶胶被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腐蚀建筑和树木。佛像闭眼正是一种典型的酸雨“黑壳”效应的体现,佛像上眼睑变黑,多处表皮脱落,造成了佛像闭眼的视觉效果。

后来经过工作人员的修缮后,乐山大佛又重现了往日的辉煌。

为何大佛一千多年的时间现在才闭眼?

在我国大力发展工业之前,煤和石油的燃烧较少,空气质量比较高,自然也就不会有酸性物质的沉降。这也是为什么乐山大佛建成一千多年来,直到建国之后才出现大佛闭眼的情况。

爱护大佛,人人有责!

其实乐山大佛闭眼,然后会发生重大事件这个事情其实就是封建迷信,但是专家的这一解释让不少人陷入沉思,这从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爱护环境,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这样就能控制酸雨的形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