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奇黄正清从甘南草原走向革命洪流,率众击溃马家军守护故土,抗战时捐出30架飞机见证赤子丹心。当解放曙光照亮西北,他高举义旗回归民族大义,毛主席赞其“真朋友”,彭老总誉之为“少数民族革命典范”——这位横跨两个时代的双料少将,用毕生热血在雪域高原写下爱国史诗。
新中国甫一成立,便可谓将星璀璨,熠熠生辉。每一位将军的人生历程都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其中就有少将黄正清,他的情形着实与众不同,极为特殊。
黄正清身为藏族人士,其弟乃是藏传佛教里的一位活佛。早年之际,他在甘南积极团结各族民众,一同抵御那残暴的“马家军”,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到了抗战时期,他慷慨捐献出 30 架飞机以及大量的物资,为抵抗外敌的入侵立下了极为重要的功绩。
1949 年 8 月处于关键之际,他做出了正确的抉择,通过起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时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的彭老总对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其为全国少数民族走上革命道路树立了典范。后来,毛主席见到他时也说道:“你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朋友、好朋友。”
尽管黄正清投身人民军队的时间稍晚一些,然而谁都无法否认他乃是一位爱国英雄!
黄正清于 1903 年在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降生,他的藏名是洛桑泽旺。他之所以拥有“黄”这个汉姓,主要是和他父亲的职务有着紧密联系。
他的父亲贡布东珠于清末时期在理塘这片土地上极具威望。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能,他被四川总督赵尔丰看中并提拔,担任了理塘东路保正这一职务,从此晋升为八品官员。
在藏语里,“官”与“杭”较为相近,当地的藏民出于习惯,把贡布东珠称作“杭保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称呼慢慢谐音演变成了“黄保正”,而这个家族也就干脆以“黄”作为汉姓啦。
1920 年,那时黄正清才 4 岁,他的弟弟黄正光(藏名丹贝坚赞)被确认为嘉木样活佛的转世灵童,随后便被接到了处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去坐床。
为了照料年幼的黄正光,黄正清这一家人离开了理塘草原,全家搬迁至拉卜楞寺,他们的命运就此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拉卜楞寺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呢,大家都称它为“世界藏学府”。那里面所珍藏着的民族文物以及佛教艺术品呀,那数量多得都难以全部数清啦。这可真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呀,然而呢,也正是因为这样,引来了那些怀有野心的人的觊觎呢。
1918 年 6 月之际,以及 1919 年 1 月之时,西北的军阀马麒接连下达命令,对拉卜楞地区发动进攻。拉卜楞寺内的财物被全部掠夺一空,那赫赫有名的寺庙阿木曲乎寺惨遭烈火焚烧,将近千名无辜的僧俗群众被马家军残忍地杀害。
时任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委员的宣侠父同志于《西北远征记》里记述:萨丹以及该寺的僧官引领我对火灾遗迹进行了观察。最为让人痛惜的是那高大得无与伦比的大经堂,如今仅仅剩下几根支柱孤零零地矗立在狂风之中!当马家军焚烧经堂的时候,偶尔有火苗冲出,他们却将其枪杀,这些人简直就是一群冷酷残忍的魔鬼。
黄正清携家人抵达拉卜楞寺之际,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疮痍的断壁残垣,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慨之情。随后,他抓住一个契机前往兰州,向甘肃的军政要员痛陈马氏军阀的种种罪行。
彼时正逢乱世,手中握有兵马方能言语有力,那甘肃的高层们压根儿不愿发声出力,这使得黄正清倍感沮丧。所幸的是,他邂逅了共产党员宣侠夫、钱清泉等人。宣侠夫对甘南百姓所遭遇的境况极为同情,于是向黄正清讲述起团结藏族牧民,反抗军阀压迫的革命道理。
黄正清听罢这些话语,犹如拨开了笼罩在眼前的迷雾一般。他深刻地意识到,若要对抗马氏军阀,那唯有凭借自身的力量才行!
借助宣侠父的助力,黄正清着手起草了《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大力号召各族百姓携手团结,开展武装反马行动。他返回甘南后拉起了一支队伍,自封为司令,迅速便聚集了上万之人。
马麒获悉此消息后,命其子马步青、马步芳带领宁海军一万多人马,凭借着大炮以及机枪等较为先进的武器,肆意地扑向了拉卜楞地区。
尽管此前未曾投身军旅,然而黄正清却展现出了极为卓越的军事天赋。他精心组织兵马,一路节节抗击,最终在甘加这片土地上与马家军展开了一场决战。那一战,双方厮杀得异常激烈,足足持续了三天三夜。黄正清所率领的反马部队,心中怀揣着报仇的强烈意志,个个视死如归。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术,最终成功地击溃了马家军。甚至后来被誉为“青海王”的马步芳本人,在此次战斗中也险些命丧黄泉。
此次胜利赋予了黄正清极为崇高的威望,然而倘若仅仅从实力方面来考量,他必定还是无法与占据更广阔地盘的马家军阀相媲美。所幸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外界的局势发生了转变。
1925 年的秋天,冯玉祥被任命为甘肃军务督办。黄正清随即把甘边藏民所遭受的凄惨境况上报了上去,期望他能够秉持公正进行处理。冯玉祥对这件事情极为重视,下令让驻扎在兰州的刘郁芬进行深入调查。
刘郁芬将双方的代表一并召集至兰州展开商谈。黄正清提出了让宁海军撤出拉卜楞地区以及赔款等共计十一项条件,然而马家却坚决予以拒绝,这使得谈判在一时间陷入了僵持的局面。在这关键的时刻,那份《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发挥了作用。
宣侠父早已将那份藏民的血泪之书在各大党报上进行了刊登,这引发了极为巨大的轰动。与此同时,在宣侠父的协助下,黄正清成立了甘、青、川三省的“甘边藏民大同盟”。既有声援的力量,又增强了实际的力量,马家迫于无奈,只得答应和平条件。
1928 年,甘南藏族历经了大约十来年的艰难抗争,在黄正清的引领之下,成功摆脱了马家军的欺压。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下达命令,让拉卜楞设治局改为县,将其命名为“夏河县”。从这之后,它脱离了宁海军的统治,实实在在地归入了甘肃省的怀抱。
当然,历经这么多年的斗争历程,黄正清深刻地明白,在这混乱的时局之下,唯有自身所具备的实力,才能够成为能够底气十足地说话的根本。所以,他并未选择解散自己的武装力量,而是转而成立了“拉卜楞番兵游击司令部”,该司令部下辖三个团,总人数达到五千余人。
凭借武力的支撑,黄正清携手当地的政教领袖一同发力,积极发展商业,大力促进生产,让拉卜楞成功晋升为甘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天前往市场的人数都超过了千人,在最为兴盛的时候,每日的成交额能够达到 50 万元。在当年那贫瘠的西北地区,这样的景象着实令人难以想象啊!
黄正清一心只想守护甘南这片区域的和平,然而旁人却有着不同的想法。在 1935 年,蒋介石为了对红军进行围堵,任命朱绍良担任西北“剿共”军第 1 路的总指挥。朱绍良随即下达命令,委任黄正清为第三支队的司令,让他率领麾下的三个团前往草地,去阻击红军。
由于先前与宣侠父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黄正清深知共产党乃是藏民的挚友。正因如此,他以马步芳正在附近活动且随时可能入侵拉卜楞为由,推脱部队走不开,实则是想借此为共产党在当地的行动争取时间和空间。
然而朱绍良调拨部队进驻拉卜楞,还在附近的山头上修筑了碉堡,其意思便是你的地盘我来帮你守护,倘若你再不有所行动,那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处于无奈之下,黄正清只得率领三个团出发。但他并非是真的要发起战斗,走到行程的一半时就开始停下脚步不再前进,编造一些虚假的作战消息来敷衍朱绍良。
他听闻朱总司令抵达临潭、岷县那一带之后,特地派遣亲信跑去送信,借此引领红军成功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这一举措的功劳着实是非常巨大的!
抗日战争爆发之际,黄正清以及他的家族成员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多次在甘南这片土地上积极组织民众进行捐钱捐物的行动。他先后三次慷慨地为抗日前线捐赠了五百头牦牛、千匹战马以及万张羊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担当。
然而在抗战的前期,形势着实极为严峻,众多人士对能否取得胜利都信心不足。当时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谷正伦与黄正清之间存在不合,他故意派人传话给黄正清,说道“告诉黄正清,抗战必定会胜利的”,其目的仅仅是想要恶心一下黄正清,这使得黄正清深切地感受到了备受侮辱。
1943 年的冬天,黄正清筹备组建了一个“拉卜楞致敬团”,他亲自担任领队抵达重庆。接着,他向国民政府捐献了 90 万银元,这些银元将用于购买飞机,要知道当时一架飞机的价格是 3 万银元,而他此次捐献的金额足以购买 30 架飞机。
这一惊人之举瞬间在重庆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众多报纸都纷纷对其进行了报道。老蒋还特地接见了黄正清等人,在授予拉卜楞寺“输财卫国”匾额的同时,也任命黄正清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的少将参议。尽管没有赋予他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但好歹有了个少将的头衔。
在整个抗日战争的历程中,黄正清以及他的弟弟五世嘉木样活佛,屡次凭借自身的身份去鼓舞边区的人民投身抗日救国的行动。1943 年 7 月 7 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的纪念日,嘉木样活佛还郑重地发表了《为宣传抗日告蒙藏同胞书》,积极动员各个民族的人民参与到抗战之中,从而使他成为了一位声名远扬的爱国宗教领袖。
在后续的解放战争进程中,蒋介石多次试图拉拢黄正清,期盼他能率领自己麾下的部队参与战斗。然而,黄正清通过实际行动给予了拒绝。当时间来到 1949 年解放军即将进军甘肃之际,老蒋还特地派人找到了黄正清,希望他能够率领部队进行抵抗。并且还承诺,如果抵抗失败,将会派遣飞机接他前往台湾,继续给予他重要的职务和重任。
黄正清将民族大义置于首要位置,在 1949 年 8 月带领部队举行起义,从而开启了拉卜楞藏区历史崭新的篇章。一野司令员彭老总得知这一消息后,满心欢喜,亲切地与他见面,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新中国成立之后,黄正清仍旧受到重用,先后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军分区司令员,还担任过甘肃省副省长。在 1955 年,他更是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讲起来,他居然是国共两党的“双料少将”呢。
也许是由于做了过多的大善之举,黄正清得以很长寿,在 1997 年于兰州病逝,距离百岁只差 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