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叫清净了呢?六祖说:“不要百物不思,不要念尽除却。”
一念断,就是念与念之间不再黏连。这个之间是前念已过,后念未生的状态,就是回到了本体的状态。在本体的状态中,即无别处受生,你会发现众生都是从一个本体里边出生的。
所有的显相都是从一个本体里生出的,都是一个法身的作用,大家想一下,还有别处吗?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二”,它是“不二”的。
所谓的“二”是有N多的现象,也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里面说的,然而万物一定是从“一”开始生起的。由“一”产生阴阳(太极),阴阳和合才生的万物。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规律,就是“一”里面涵盖了“二”;“二”一旦平衡了、相合了就产生“三”。万物都是这种模式,这就是真理。
“二”生“三”之后,我们又随着“三”去联想了四、五、六、七、八、九、十……。我们从“三”(三就是念)这个显相的状态回到“二”,就和合了,然后就回到了“一”。当回到“一”的状态的时候,你会发现万物都是这个状态。所以“即无别处受生”。
六祖说:“一念断,法身即是离色身。”又说:“一念断,即无别处受生。”
“一念断,法身即是离色身。”不是色身离开了,因为色身就是在法身中生的。就像波浪,波浪是海水里面产生的相,海水就是法身。波浪一旦回到海洋即是水。念是从法身里边生出来的,我们一旦与念断了,这个念只能回到法身中去。
从上节课的内容大家知道,不是念头没有了才能了脱,是我们不住念头了。念头是本体生的,我们的“观”不住思想的时候,只能是体。如果我们长时间对念没有投射力的话,这个念是不是慢慢就没有力了?就好比没有风去吹的时候,波浪是不是慢慢就变成水了?我们不再追这个念,不再追,不再追了,慢慢地没有欲求的力了,我们就一点点地回归到了法身的清净状态。清净了,我们就会迸发出许许多多闪光的灵感。
明白这个道理了就知道,我们每天无论坐着、站着、走着,只要不与自己的想法黏连就是打坐了。记住,不是没有想法,而是像旁观者一样,看着自己的想法。不去和念头黏连,就是向佛性靠拢,此时你就是边地佛。因为离开自己的念,你就在佛的边,去掉自己的习气、去掉贪嗔痴慢疑,你就是!
我们只是有一个想生、怕死的习惯。把死的念头一放,你就会发现,死是一个笑话,因为你死不了。想求财,把求财的想法放下,回到法身的状态,你就会嘲笑自己。
没有永恒的道,没有运用万物的能量及能力,没有法身的支配,你哪有德行去成财呢?所以修德、开发智慧、为人民服务,才是成财、当财神的资粮。
六祖的话太漂亮了。
他说:“莫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断,即无别处受生。”
一念断,万物是你,你还是你。这是一个最直然的,最有良知的忠告。所以我们要向六祖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