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迅速增加。
中国的糖尿病人(20-79岁)数目从2007年9250万人,跃增到当前的1.14亿人,已攀居世界首位。
中国近半数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约为5亿人。其并发症涉及多系统多器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99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糖尿病预防研究大会上,提出了积极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问题,得到了专家的认同。
什么是糖尿病三级预防?
针对2型糖尿病,根据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恶化,制订的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目标,也就是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控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已经诊断的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康复治疗):延缓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结局。
一级预防的策略
一级预防是避免糖尿病发病,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1、是宣传糖尿病知识;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吃动平衡,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3、糖尿病前期患者,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具体目标为:
1)、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 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
2)、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 kcal(1 kcal=4.184 kJ);
3)、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4)、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 min/周。
对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高危个体,可考虑药物干预,建议使用二甲双胍等。
二级预防的策略
在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关键是尽早发现糖尿病,控制和纠正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什么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3)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高尿酸人群。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在上述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其中IGT人群每年约有6%~10%的个体进展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筛查的方法
对于具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进行空腹血糖或任意点血糖筛查。空腹血糖筛查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如果空腹血糖≥6.1 mmol/L或任意点血糖≥7.8 mmol/L时,建议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 h血糖)。
血糖控制
对于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及早采用严格的血糖控制,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空腹血糖要控制在4.4~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4.4~8.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及阿司匹林的使用
对于没有明显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但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采取降糖、降压、调脂(主要是降低LDL-C)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三级预防的策略
对于已经有急性、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治疗,良好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控制,改善糖尿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重点预防以下病变的发生:
1、 预防失明:定期进行眼底并发症的筛查,有视网膜病变者,及时给予治疗。
2、 预防肾衰竭:控制好血糖与血压,降压首选普利或沙坦类药物,适当地限制蛋白的摄入,尤其是植物蛋白的摄入,能明显地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3、 预防神经病变:定期进行神经病变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 预防心脑血管并症:积极控制血压、血脂、体重,腹围等指标在理想范围内,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管超声检查。
5、对已出现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者,推荐至相关专科治疗。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强调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在与糖尿病斗争的过程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做到“我的健康我作主”。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40062528
私信我,送给大家一套价值50元的知识星球会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