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份两万七千多字的重磅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国家政策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经济、体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融合与发展,这也为各个行业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进口食品行业有什么影响呢?
交通运输的发展
运输对于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海运上,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航空上,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公路上,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等广东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铁路上,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的大幅提升势必将给进口食品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进口生鲜类食品。进口生鲜对于运输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因此粤港澳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升生鲜进口的速度以及降低成本,这也会促进内地居民对进口生鲜的消费。另外,2017年,广东省位列全国进口食品贸易额首位,广东出省通道的构建也将方便进口食品销售到其他省市。此外,连接构建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也会方便东盟国家食品进口到中国。
物流和集散中心的发展
物流对于全球国际企业之间的贸易合作来说非常重要。“纲要”表示,要推进粤港澳物流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国际物流枢纽。物流水平的提升将促进整个地区与国际的贸易合作往来,冷链物流的发展也将提升进口生鲜的质量,从而增强消费者对进口生鲜的信心。
另外,“纲要”明确指出,支持澳门加快建设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支持横琴为澳门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提供支撑,推动葡语国家产品经澳门更加便捷进入内地市场。葡萄牙、巴西等国家的食品进口将更加方便快捷。对于葡语国家食品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绝佳机会。预计会有许多葡语国家食品进入中国市场。
溯源中心的建设
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越来越多人选择购买进口食品来满足需求。然而,消费者对于进口食品是否是“正品”却有所质疑。 “纲要”指出,支持广州南沙建设全球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中心,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溯源中心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将给消费者提供更加明确及完善的进口商品信息,也保障了消费者的权利,让消费者更加安心。对于进口食品分销商来说,也能保证自己采购的商品的真实性。这也将提升进口食品的需求。
展览服务的升级
展览在进口食品行业的地位不容忽视,是国内买家与海外供应商交流的大平台。“纲要”提出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商务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以会议展览、航运物流及其他专业服务等为重点,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纲要”对会议展览的支持,将促进进口食品展会向更加专业化发展,提高展会服务水平,使得展会能更好地服务于进口食品企业,促进整个进口食品市场贸易额的增长,推进整个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市场规模进一步壮大
2018年,中国进口食品市场规模达4800亿元,其中乳制品、食用植物油、肉类及水产品占据中国食品进口较大比重。而广东省名列全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第一位,贸易额达130亿美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纲要”的基本原则之一。“纲要”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纲要”的发布将促进更多中国进口食品企业与海外食品供应商进行贸易合作。各种服务的提升以及市场产品的增多也将提升消费者的信心和购买欲望。预计市场需求和贸易额也会不断增长,中国进口食品市场将越来越繁荣,规模将不断壮大,预计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更多进口食品资讯,请搜索F2C进口食品网(food2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