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苟延残喘的那几年里,虽然生产效率低下,但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等现代兵工厂都具有了生产300毫米口径大炮的能力,再早点,就连铁甲舰,北洋船厂也能制造,而到了民国,却只能生产小口径迫击炮,难道民国的工业水平比晚晴还不如么?其实并非时代再退步,“造不如买”的买办思想在民国尤为强烈,自诩摁死晚晴的民国政府自然也没有新的洋务运动。
可以说,自北伐战争结束后的民国政府,它的实际意义已经与孙中山当年的想法不同,从军工业方面,民国没有继承晚晴“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精神,反而学到了晚晴买办主义的坏毛病,与晚晴不同的是,世界格局已经变化,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利益体,西方列强没必要压迫我们,只需要从我们身上永久的获得利益即可。
晚晴的洋务运动将西方先进的现代工业带到了中国,使得中国人用上了自己造的枪,自己造的炮,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官员的贪污腐败和制造局的粗制滥造,随着晚晴政府的态度一再软弱,国际社会已经没有了中国政府的地位,能靠抢和逼迫就自然不使用谈判,武器进口成了困难,虽然腐败一种,效率低下,但这些制造局到底还能生产处大口径枪炮、军舰等现代化武器。
而民国则不同了,随着蒋介石统一中国,各国再一战的浩劫中,传统的帝国主义都已经消散殆尽,虽然与中国还存在大量的既得利益争端,但各国都愿意与中国以开展贸易的形式,来合法稳定的获得利益,长时间的军备采购就是其实之一,苏联、德国、美国均与国民政府签订了大量的军购订单。
如此以来,拿着购买庞大军火的资金来达到贪污目的的采购官员,自然看不上本土军火厂内采购的那一点蝇头小利,为了贪污腐败“造不如买”的新买办注意充斥着国民政府,导致没有人在关注本土军火工业发展,大口径火炮、先进战舰的生产就此荒废,仅仅只能制造一些劣质的轻火力武器。
与之相反的则是各大军阀手中的军工厂,例如张学良手中的奉天兵工厂甚至可以仿制德国克鲁格火炮厂的火炮和弹药,阎锡山手中的太原兵工厂早早的就仿制了美制卡宾枪,生产质量上,这些边区兵工厂也比政府的好上太多,由此可见,有了生存的压力才会激发一个名族乃至国家的生存欲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