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实践队赴天长市调研芡实产业销路

7月6号,安徽医科大学“芡韵天长”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滁州市天长市白塔湖莲藕芡实专业合作社,开展以芡实及其深加工产品销路为核心的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芡实产业现状,助力农产品推广与发展 。

抵达合作社后,团队成员与合作社工作人员围绕芡实产业展开座谈。座谈会上,合作社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芡实的种植、生产情况,“分品种来看,煲汤用的老籽亩产能达到400斤左右,年成好的时候能有600多斤,农户卖出干芡实的单价大概在8元左右,后续还会根据不同需求细分价格。像做零食的芡实,食杂者吃的龙头茨亩产约300斤,农户卖出单价20元,市场单价能到35元一斤左右 。” 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问交流,深入探寻芡实从田间到市场的流转环节 。

座谈结束后,团队前往加工厂参观芡实深加工产品的流水线。在流水线上,队员们看到芡实如何一步步被加工成芡实脆饼、芡实糕、芡实露等产品。从原料筛选、清洗,到加工成型、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就是希望把这些特色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尝到芡实的美味 。” 队员们仔细观察,记录下生产流程中的关键信息,为后续分析产品销路积累素材 。

在加工厂的产品展示区,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芡实深加工产品。芡实脆饼色泽诱人,芡实糕质地细腻,芡实露包装精致。实践队员们对这些产品进行了细致了解,包括生产成本、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等。“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通过线下合作社直销、当地商超代销,线上也有一些电商平台销售,但整体销量还有提升空间,希望能借助你们年轻人的思路,拓展更多销路 。”合作社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诉说着拓展销路的期待 。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还采访了合作社负责人。当被问及在拓展芡实产品销路中遇到的困难时,负责人表示:“最大的问题还是品牌知名度不够,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芡实产品,另外,宣传推广的渠道也比较有限,希望能和高校合作,借助专业力量,把产品推广得更远 。” 队员们认真记录,思考着如何利用自身所学,为芡实产品销路拓展出谋划策 。

在后续交流环节,实践队员结合专业知识与市场案例,为合作社提出多元建议。队员们提出,可借助短视频平台,打造芡实产品科普、试吃内容,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现在年轻人刷短视频的频率很高,我们可以设计有趣的短视频,像芡实的生长过程、深加工产品的试吃体验等内容,能吸引大家关注,提升产品知名度”;还可联动本地文旅资源,推出 “芡实伴手礼”,借旅游流量打开销路,“天长市有不少旅游资源,游客来了可以把芡实伴手礼带回去,既能宣传本地特色,又能拓展销路”。合作社工作人员对这些建议表示认可,双方还就具体实施细节展开探讨 。

此次调研,安徽医科大学 “芡韵天长” 实践团队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参观、采访询问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天长市白塔湖莲藕芡实专业合作社芡实及其深加工产品的产业现状与销路难题。接下来,团队将整理调研资料,结合专业知识,为芡实产品拓展销路提供可行方案,助力当地芡实产业发展 。(文:汤高鹏 严伟鑫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